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6百科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适合中老年人喝的腊八粥,营养全面易消化,驱寒保暖身体好 出伏了:万万想不到,出伏后,中老年人竟这么危险!


适合中老年人喝的腊八粥,营养全面易消化,驱寒保暖身体好 出伏了:万万想不到,出伏后,中老年人竟这么危险!

发布时间:2024-09-02 09:53:3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适合中老年人喝的腊八粥,营养全面易消化,驱寒保暖身体好 出伏了:万万想不到,出伏后,中老年人竟这么危险! 

适合中老年人喝的腊八粥,营养全面易消化,驱寒保暖身体好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腊八”,是北方比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很多地方有泡腊八蒜,喝腊八粥,吃腊八面的习俗。在腊八这一天,不管有钱没钱,喝上一碗腊八粥,期盼着来年有个好兆头。传统的腊八粥是用大米加上五谷杂粮熬成的甜粥。除了甜味的腊八粥,还有咸味的腊八粥,食材选用大米和新鲜蔬菜搭配,营养全面,好喝又容易消化。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腊八前后恰好是严寒的三九天,天寒地冻的。早餐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驱寒保暖身体好,一整天都有精神。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不少中老年人在饮食上开始减糖控糖,不敢吃太多甜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适合中老年人喝的咸味腊八粥,需要准备的食材有:大米1杯,金华火腿适量,豌豆适量,玉米半根,胡萝卜半根,干香菇6朵,铁棍山药一小段,荔浦芋1/8个,食用油几滴,低盐生抽适量。熬咸味腊八粥的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准备。

大米淘洗2次,加适量的水,加入几滴食用油浸泡1个小时。泡大米加食用油,煮粥不会粘锅,更容易煮开花。

玉米剥粒,跟豌豆一起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荔浦芋削皮,切成小丁,铁棍山药削皮同样切成小丁。熬粥加一点山药有健脾养胃的好处,加荔浦芋香味更浓郁。山药和荔浦芋都有刺激手部发痒的黏液,在削皮的时候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黏液接触皮肤。

干香菇用水泡发,清洗干净切成小丁,胡萝卜削皮切成小丁。

金华火腿用温水清洗干净,切成小丁。金华火腿可以用腊肉、猪肉或者牛肉代替,同样切成小丁。

用小锅烧一锅热开水,放入豌豆,玉米和胡萝卜丁,焯水煮开2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这3种蔬菜丁焯水后再熬粥,味道更鲜美。

砂锅里放入适量的水,大火加热到冒泡,放入浸泡过的大米和水,大火煮到断生转中火煮10分钟左右。

加入金华火腿丁煮几分钟,时不时用勺子搅拌一下,让锅里的粥水受热均匀。

加入玉米、豌豆、萝卜丁、荔浦芋和山药丁,继续煮10分钟左右,砂锅里的腊八粥熬到浓稠就可以关火了。

按照家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低盐生抽,混合均匀,一道营养好喝的咸味腊八粥就做好了。

腊八节,不管有钱没钱,用这8种食材熬一锅腊八粥,来年有个好盼头。适合中老年人喝的腊八粥,营养全面易消化,驱寒保暖身体好。

今天分享这道咸味腊八粥的做法,您喜欢吗?腊八粥,您家喜欢咸味的还是甜味的呢?如果您喜欢今天分享的内容,请收藏,转发,关注龙宝可以看到更多的美食日记。龙宝家图文原创美食,盗用必究!


出伏了:万万想不到,出伏后,中老年人竟这么危险!

今天是8月24日了,是2024年出伏的第一天!

连续40天的高温炎热天气终于到头了,一年里中老年朋友很难熬的一段时间,也终于平平安安度过了!

这对咱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但扫兴的是,虽然出伏了,但我们还不能笑的太早。

因为接下来的日子,秋燥会很明显,不仅很多地方的白天依旧很热,而且早晚的温差也拉的很大!

暑热未散,秋凉已至,这对咱中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为各种疾病正在蠢蠢欲动!

01

出伏后

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出伏后,此时秋老虎还在狐假虎威。

正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刺激下,中老年人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其实他们不知道,夏秋交替的眼下,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

三伏天结束,气候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

许之民医生解释,从出伏到秋分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天气慢慢变凉,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呢?是导致心肌梗塞而引起死亡!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此时中老年人还容易患上咳嗽、皮肤干燥、哮喘、鼻炎、抑郁等疾病。

因此大家要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以下这五点建议大家可以做一做。

02

记住这5点,可保身体无忧

1、穿得暖一点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子气血活,内热大,少穿一点好。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加一件长袖“薄衣”,然后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因为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2、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

而且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葡萄、梨、枸杞;

多喝:温热的蜂蜜水。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

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4、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玉米须茶。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杨国华主任医师点评:玉米须,甘平。

中医认为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高血糖、高血脂、鼻窦炎、乳腺炎等。

用玉米须鲜品30克或者干品15克,加冷水400毫升煮开后再煮5分钟就行了,如有条件晚上睡觉之前再煮一杯喝。

因为玉米须有利尿将糖降血压的作用,有低血压、低血糖的人记得不要喝。

5、泡得“多一点”

立秋后多泡脚非常好:可以润肺润肠,滋阴降燥;可以改善睡眠;可以辅助降血压。

但这里有个小技巧:泡脚后,要左手搓右脚底板50下以上,右手搓左脚底板50下以上。

注意的是:此时泡脚、搓脚,都要以身体发热为好,不要到出汗的地步。

出伏又迎秋燥,真是不让咱们省心,小编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健康的度过这个多事的夏秋交替之际。

发布于:云南

热门阅读排行
© 16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