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6百科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李鸿章:“名字都写不好,还谈什么书法?” 纪念独行我素、历经磨难的人生与施成铎书法之路


李鸿章:“名字都写不好,还谈什么书法?” 纪念独行我素、历经磨难的人生与施成铎书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9-06 11:53:0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李鸿章:“名字都写不好,还谈什么书法?” 纪念独行我素、历经磨难的人生与施成铎书法之路 

李鸿章:“名字都写不好,还谈什么书法?”

李鸿章曾说:这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抛开其中的历史因素,这句话依旧是至理名言。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号,更是一个人的名声。

签名,从古到今都不是小事,这是大节。历代书家,包括当代,凡是能称大家者,对签名都极其讲究。

尤其是古代大书法家,他们将汉字写到了极致,自己的名字更是写得如行云流水,比现代一些人的签名精彩若干倍,极具美感和标志性。

说到签名,先从花押开始说起。

花押,也许你还不清楚,它的另一个名字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听到,就是“画押”。犯人认罪,在认罪的供状上留下确认的痕迹,是为签字画押。其实,这只是后人的片面理解。花押,远比这个要浪漫文雅的多。

《康熙大字典》解释:“押,说文,署也。”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因 “押”上的名字多以草书写成,或画成像花一样的符号,故又称花押、画押。

花押,发于唐,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它是个人化的署名,当中会使用不同的笔迹及符号,使个人化的署名更美观,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防伪的功能。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艺术签名”。

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花押,应该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墨宝《鹡鸰颂》上,上面的花押,也就是他的个性签名:

唐玄宗李隆基的花押

李隆基的花押至今没有确切论断,有人认为这个花押是“李隆基”三个字的合体字。还有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也不落人后。在他留下来的作品上,往往有这样的签名:

宋徽宗赵佶“天下一人”的花押

宋徽宗赵佶的这个花押,被看作“天下一人”的设计巧写,个性的表达了自己身份尊贵和艺术功力的深厚。

还有宋初大书法家李建中的“签名”,不但形式感极强,而且还多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他的《贵宅帖》和《同年帖》上就可见之一斑:

李建中《贵宅帖》《同年帖》之花押

而明代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花押则更加复杂,被认为是“由检”二字的合体:

崇祯帝花押

他还命人刻了一枚玉印,把这个花押盖在了很多地方。

崇祯“九思”手迹,上方有花押

最卓越、最有代表性的花押,不得不数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签名”了。众所周知,八大山人身为明室后裔,一生在国破家亡中生存,对自己的际遇哭笑不得,因此他的花押是八大山人形态的的哭之笑之:

既是“八大山人”,也是“哭之笑之”的花押

八大山人花押

还有李鸿章的,像一个肃字,很复杂: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的签字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故意的设计自己的花押,还是认认真真的写自己的名字。像历代书法家的签名,那都是相当的漂亮。

首先我们来看看“书圣”王羲之的: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的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其变化多端让大家大开眼境,现在想想,王羲之名字里就有一个“之”字,整天练自己名字,怪不得20个“之”字变得那么自然,那么出神入化。

王羲之在签名的处理上,已经达到哲学的高度:挑起矛盾,再达成统一。也就是说,他在字形上做到了随意安排,但在具体安排时,又有踪迹可循。阅遍历代书家,王羲之是把签名做到如此多变,又如此和谐的第一人。

每每欣赏王羲之的落款,总有一种如对至尊的感觉,这变化莫测的线条间,流淌的是艺术家的个人追求和高尚情操,看这“之”字,真是一线穿心,直击人的心灵。

再来看看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的,和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献之再拜

不得不说,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尽得乃父真传!

米芾(字元章),签名也有“米颠”的风格啊:

米黻,黻顿首

黻,黻

米芾初名为黻,看这个“黻”字写得,几千年来,也就只有他了。

苏轼,集政治家、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等等集于一身。写字于他来说真的是“小道”,越是“小道”,越是信手拈来:

轼再拜,轼顿首,轼白,轼又上

再来看看苏轼的门生——黄庭坚,在书法史上与蔡襄、苏轼、米芾并成为“宋四家”,自魏晋以来独树一帜:

庭坚

黄鲁直,鲁直

庭坚顿首

还有“宋四家”的另一位——蔡襄: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虽出身军伍,但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书法以行、草为主: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

董其昌

苦瓜老人石涛:

苦瓜老人,老涛,原济

清湘老人济,清湘小乘客济,石道人济

吴昌硕

齐白石

张大千

于右任

启功

沙孟海

毛泽东

毛主席留世书法作品中的签名,几乎每个都有变化。其签名如同他的书法,都有不同的鲜明特点。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毛泽东的书法较为传统,特色不明显。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签名,“毛”字多无撇,似长枪大戟,刚劲,充满必胜的信念与豪情。

这一时期恰逢战争年代,工作匆匆,简化书写,轻灵快捷的行笔,更注意实用性。

4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签名的“毛”字再也不是没有头(撇)了,这个“头”从开始的短撇到十分潇洒的长撇,其签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0年代末至1965年,是毛泽东行草书法艺术颠峰时期。因而,他对签名的理解比一般的书法家要深刻得多。其签名颇有动感,同月日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珍品。

看完这些大家的签名,不得不感慨:中国的书法真的是博大精深,就连落款都蕴藏着如此深的门道。

其实,落款不仅仅只签名这么简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下书法绘画上的落款大全,让您在读懂古人的人品和修养的同时,更能有所收获!

落款,是在书画作品主体内容完成后,附上作者的签名、签印、年月、轩号等,以示作品的完整性。

落款的分类

1、 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三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多为姓名三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五字多三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六字中多以三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三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王珣《伯远帖》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三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

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书〕。

蔡襄《脚气帖》

2、 双 款

双款: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职位,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苏轼《寒食帖》

3、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苏轼《太虚诗帖》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 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欧阳询《张翰帖》

4、干支纪年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 执徐)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癸酉 (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 执徐)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 君滩)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阉茂)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 (箸雍 困敦)己丑 (屠维 赤奋若)

庚寅 (上章 摄提格)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 (玄 执徐)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癸卯(昭阳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癸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 执徐)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 滩)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癸亥(昭阳 )

王献之《奉对帖》

5、月令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 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五月:仲夏,恶月,郁蒸,中夏,鸣蜩,蒲月,皋月,榴月,蕤宾,午月,端阳,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钟,精阳,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组暑,未月,极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瓜时,霜时,申月,相月,京月,夷则,肇秋。

八月:仲秋,挂秋,正秋,大清明,壮月,南吕,桂月,酉月,怀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季白,青 ,戌 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开冬,吉月,阳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阳月,小春月,应钟,小阳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末冬,残冬,严冬,杪冬,穷冬,暮冬,腊冬,腊月,涂月,嘉平月,蜡月,严月,冰月, 月,丑月, 月,穷节,大吕,星回节,除月。

颜真卿《祭侄文稿》

6、季令

春: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7、节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

每月初一称:“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刻本之首

8、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辞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辞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敬赠,持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陆柬之《文赋》(局部)

9、书画用印的禁忌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蔡襄《万安桥记》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米芾《珊瑚帖》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米芾《公议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纪念独行我素、历经磨难的人生与施成铎书法之路

施成铎(1938-2023)先生年轻时在湖北所学为油画,后被错划为右派,历经磨难,近三十年后才获平反,后任教于金华师范学校,自此沉迷书法,独行我素,热心育人,直至2023年初被时疫所染而辞世。

8月24日,“独行我素——施成铎书法展”在浙江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展出,展出施成铎先生各时期书法作品80余件。其书法,承学颜书,递进北碑,尤擅草书。在现场可以看到,历经人生磨难,沉积于施成铎胸中的愤懑之气、郁勃之气如何宣泄为草书。

“独行我素——施成铎书法展”现场

施成铎(1938-2023)

施成铎,号杜康、独行、三味堂主、四明山人等,浙江镇海人,性耿介,好品酒,隐于市。1955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油画专业,师从杨立光、张振铎等诸先生。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历经磨难,1987年平反,之后任教于金华师范学校(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前身),桃李鼎盛,深受弟子爱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多次举办书画个展。2023年初因感染时疫辞世。

其书法,承学颜书,递进北碑,尤擅草书,线条似“万岁枯藤”,节律如“金戈铁马”;其国画,吸纳八大山人、吴昌硕诸家之长,以草书之率意入画,有奔放、浑厚、高古之风。

本次书法展览,共展出施成铎先生各个时期书法作品80余件。

此次展览由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指导,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义乌市北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承办,来自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杭州、绍兴、金华等地的专家、学者及书画艺术爱好者约一百五十人参加。

展览现场

当天在春及草庐美术馆举行的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犁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20多年前曾在金华工作,与施成铎先生多有交往,他认为,书品即人品,施成铎先生是一位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的具有个性的艺术家。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原院长、武汉市美协主席沈伟说,施成铎先生年少时求学于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湖北艺术学院,师从当时的湖北美术界名家,从施成铎先生的书法中可以看到他的性情,执拗,他的书法也是他的人格写照。

参加发言的一些学者认为,施成铎先生取法中可以看到赵之谦、吴昌硕、王铎、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等人的影响,他的书风中,有倔强、牢骚、胸中的愤懑,郁勃之气,可以说是他的品性和人生造就了他的书法。

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汪永江、原金华人大副主任、浙中书法院院长杨守春,原金华市公安局副局长金盛,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李艳、义乌市委宣传部等当地相关部门主负责人及施成铎先生的学生与家属代表在现场回忆了施老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琐事。

展出现场

春及草庐美术馆创办人朱智慧介绍了展览后表示,他与施老也多有交往,这样的展览既是对施老的纪念,也是对乡贤文化的发扬。此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3日,展览地点在浙江省义乌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北苑丹晨二路5号)。

延伸阅读|江根源:写在《杜康书画集》之前

施公之于我,亦师亦友亦父,我们互称为“忘年交”。

2022年年底肆虐的新冠病毒无情地把施公拉进了急诊病房时,多少至亲好友竭尽所能,也无法再唤醒施公,也无法再亲眼见证施公艺术的再次突破时,我们在悲痛之余,今年年初开始谋划出版书画集,举办“唯有杜康——施成铎先生追思展”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先生。这时,我才以一个后进学生的身份接受赵老师的委托,忐忑不安地着手想写一篇序言,权且以此来记录我们之间的情谊,先生对我的知遇之恩,以及慰藉先生的在天之灵,也希望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能为世人所珍视!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57.5cm×75cm

先生原名施成铎,祖籍宁波镇海,因宁波有历史文化名山四明山,同时爱喝酒,喜欢独处静养,有古代文士之风,因而自号杜康、杜康轩主、独行、四明山人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施公1938年出生自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深厚的家学传承,悠久的家乡底蕴,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生机勃勃的艺术种子。上世纪的前半叶,是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然而对精神需求却极为自觉的年代,这为施公的艺术追求提供了极为肥沃的文化土壤。1955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今画坛名家尚杨、蔡迪安都是他的同窗。那时的湖北美院人才辈出,教师中有杨立光、张振铎、郑昌中、汤文选及汤麟诸先生,青年的他很快凭借自身的才华得到了诸位先生的赏识,他的课堂作业常被作为范画。然而先生毕竟属于性情中人,直率单纯的处世方式,不久就为自己招来了政治厄运。1958年,由于为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江丰说了几句再平常不过的公道话,以及喜爱西方印象派绘画的缘由,而被错划为“右派”,一直到1987年才落实政策。期间辗转于湖北与浙江,尝尽人间炎凉与困苦。三十年的人生磨难与精神重负,使施公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与生活的残酷,也内化为心中的郁勃之气。

在讨论中国现代艺术家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遮蔽这段经历,但我认为这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忽略而不存在;另一方面,对于艺术家而言,独特的生活磨难与时代风云反而造就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貌。李泽厚把书法看作“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就是生活体验与艺术风格的关系。声名显赫的“天下三大行书”,均可被看作时代思潮和个人体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有了魏晋时期的政治风气以及对“人”的发现,才造就了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拷问和《兰亭序》的典雅风格;而作为书法“亚圣”的颜真卿,其行草书代表作“三祭三稿”,尤其是“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与颜真卿的“安史之乱”经历与内心体验有关;即便是苏东坡,正是对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生命感悟与艺术升华,才造就了《寒食诗贴》这样的超然书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6x55cm

“画为心迹,书亦为心迹”,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时代的风浪,人生的起伏,只有经过岁月的积淀,才能升华为特有的风范和品格,造就伟大的艺术家和流芳百世的艺术传奇。

1987年之后,施公一直在金华师范学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前身)任教,授业课程主要为素描、色彩此类的西洋绘画,同时也教授书法。在教学之余,施公的精力却在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上,尤其是草书创作。许多人不太理解,甚至认为他有些不务正业,他却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多年之后,他告诉我,“油画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就形成自家风貌,而我的青春年华都在繁重的劳动改造中消耗殆尽;相反,国画与书法却不受年龄影响,甚至可以‘人书俱老’,特别适合我的境况”。施公学习书画,也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秘技。他不欣赏“池水尽墨”“退笔如冢”式的苦修,而是更相信学养和感悟。他熟读文史哲经典,用涵养来蕴育自身气质;而对于碑帖,他习惯于读和悟,而不经常临写。只在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之时,才会奋笔疾书,不管是书法,还是国画,均是一挥而就。卓尔不凡的风格,深厚的传统底蕴,令同辈刮目相看,啧啧称奇,因而也落得“金华一怪”的名声。

纵观施公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吸纳各家各派之长初成风格,到融会贯通成就独特风貌,再到多次蜕变自成一体,可以划分为以三次展览为标志的三个阶段:初成风格期(1993年金华老年大学展览)、风格成熟期(2005年西湖美术馆展览)和晚年蜕变期(2014年之后)。

王 维《使至塞上》 65.5cm×45cm

由于历史的原因,施公留下来的作品都是五十岁之后的。从1987年落实政策到金华师范学校任教,一直到1993年在金华市老年大学里举办书画展,这段时间可以被看作风格的初成期。当时我刚好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有幸参与了施公的展览,从此也与施公相识相知,最终成为“忘年交”。我至今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展览由仇保兴和沈才土同志主持,来参加书画展的有金华市政府、文联、高校和书画界的几十余人。在这个展览中,施公一共展出了六七十张书画作品。书法以草书为主,既有六尺宣纸写就的狂草,更有以四尺斗方的狂草和章草,同时展出了一幅赵之谦风格的魏碑楷书(1988年),一幅邓石如风格的篆书(1993年),还有大概十余张花鸟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几个显著特点:尺寸普遍比较大,大部分为四尺、六尺,甚至八尺,而且作品尺寸越大,似乎越是能够张扬自身的气质;从作品风格上来看,施公喜欢用羊毫长锋,也喜欢中锋用笔;他的书法从颜鲁公处得其力,再从北碑《石门颂》、《石门铭》处得真拙与宽博之神,又从《石鼓文》等大篆之中得到用笔浑厚沉郁之妙,还从明清王铎、徐渭处得其势,最终成就了酣畅淋漓、沉着痛快之中不失厚重沉稳的书风。施公的国画更多地取自吴昌硕和八大山人,在题材上主要沿用荷花和梅兰竹菊这类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在用笔上,一般用羊毫长锋,不管是花卉,还是山石,抑或鸟虫,均用魏碑线条写之,有一种特别的冷峻高古之意。施公书画在用笔和结构上体现了一种极简又极繁的风气,之所以说“极简”,是因为施公最大程度上打破了字体自身的约束,把汉字解构为线条,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组织构成了作品,不仅书法如此,其国画也是如此。施公经常同我说,在他看来,书法和国画的精粹就是线条,线条浓缩了中国传统书画的精华。为什么又说施公的书画具有一种极繁的特色?是因为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又创造出一种线与线,面与面,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丰富性。在这个时期,施公的书法线条相对偏硬朗和浑厚,特别注意强烈的对比,例如线条的快慢、枯润,用墨用水的多与少,以及书法结体中虚与实,以及列于列之间的呼应对比关系,正是通过线条的运用,施公的草书往往具有一种节奏强烈、画面冲击感强的特色。

再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到了2004年金华吴茀之艺术中心和2005年杭州西湖美术馆举办“十年铸一剑”的杜康书画展。

施公的重点依旧集中在书法,尤其是草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书法作为纯粹的线条艺术,理所当然属于中国的艺术国粹,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中国艺术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同时认为书法是国画的笔墨基础,书法比国画更难,近现代的大画家都是书法高手。

书法是源,国画是流,大写意画的关键是解决书法问题。在这个时期,施公的艺术风格已经彻底摆脱了徐渭、王铎书风的痕迹,形成了自家风貌。与前期相比,一方面保留了那种强烈的对比感,在水墨的浓淡对比,线条的粗细干枯,结体的大开大合等方面,显得更为明显,视觉冲击力也更强。由于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尺寸更大,内容也更长,因而这种多元的对比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种排山倒海之势。可以说,历史的动荡和人生的起伏,经过几十年的积淀,终于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感悟,沉积于胸中的愤懑之气宣泄为草书,转化为大开大合的章法,跌宕起伏的节奏,奇谲鬼怪的结字,雄奇沉郁的力量感,加上大尺幅纸张的张扬,草书成为了他几十年心路历程最好的表现。

大概在2010年前后,施公开始放下自己擅长的大草,而拿起小楷毛笔钻研蝇头小楷,起初用魏碑体写小楷,后来则是用小字《麻姑仙坛记》的风格写,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4年前后,这种用笔古朴,线条苍劲,意蕴高古的小字风格已经显现。施公写小字完全有别于常人,他不仅不打格子,也不喜欢用现成划线的熟宣纸或半生宣纸,而是用四尺或六尺的生宣纸,用有点秃的狼毫笔写,最喜欢的内容是司马迁的《史记》和苏东坡的散文,大概是他们的风骨与施公够投缘所致。

刘禹锡《陋室铭》

小楷的修炼促成了草书风格的蜕变,或者说,综合了前期草书和当下小楷这两种风格。他保存了原来草书跌宕起伏的节奏,奇谲鬼怪的结字,又吸收了简淡自然、苍茫高古的小字意蕴,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将篆书、魏碑和章草笔法融入草书之中,用笔上大量追求横向走势,在笔画上强调起笔与收笔的顿挫感、力量感,在运笔速度上比前期明显放慢而更显遒劲。这时候的草书线条显得更为瘦细,线条之间的粗细对比,字形之间的大小对比,结体中的虚与实对比不如以前显著,但是列与列、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却有所扩大。草书风格一改以往气势外露的雄强特征,开始向内敛、质朴方向转变。

李商隐《夜雨寄北》

八哥图

施公,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辛酸和人生感悟,也吸纳了太多的艺术传统。这些人生思绪与艺术精华转化为一种对艺术,对生命的热爱。艺术,是人生经验的升华,而生活,则是艺术的生命浓缩,从前期的愤懑不已,到中期的气势逼人,再到晚期的通透内敛,无不体现了人生的艺术追求;其书画艺术扎根于民族传统,然又超越古人樊篱,历经多次蜕变,终成自家风貌。我相信,施公的艺术一定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世人所认识,所珍视。

施公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然因其艺术与人格的卓尔不凡,他与他的故事终会成为一个传奇!

(注:本文为选刊)

“独行我素——施成铎书法展”研讨会

热门阅读排行
© 16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