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新冠疫情中守护中国留学生的华人医者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来了!|短剧|影视|电影|短视频
特写新冠疫情中守护中国留学生的华人医者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来了!|短剧|影视|电影|短视频,
特写新冠疫情中守护中国留学生的华人医者
李芳没有想到新冠病毒会降临到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女儿身上,更没有想到她会成为整所学校疫情中病得最严重的一个病例。
确诊当晚,女儿就烧到了39℃,女儿在电话中哭泣,声音显得害怕而无助,不知所措的李芳只能硬撑着安慰她。
女儿确诊后被隔离在单独的宿舍,正碰上节日放假和周末,连续烧了5天,学校只给了她一种退烧药,每次服药后都大量出汗,体温降了一点后又反弹到39.8℃,反复高烧不退,几乎吃不进任何东西,身体极度虚弱。
“她连续高烧了9天。最后,她跟我说已经没有力气了,走到卫生间腿都是软的,也不敢洗澡,怕晕倒。”李芳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由于时差和经常在昏睡中,女儿与她的联系一直不畅,这更让她心急如焚,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去。
情绪最崩溃的时候,李芳甚至问过老公,如果女儿就这样没了,怎么办?老公低着头,轻轻地说,“没想过。”
留学生是新冠疫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集体生活使他们极易感染病毒,但他们对所在国家的医疗系统却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求医问药。
李芳至今仍清楚记得江剑刚出现时说的一句话:“你放心,我会好好帮助孩子,我会一直留在这儿(在线上)陪着你们,直到孩子康复。”这句话宛如黑夜中射进的一束亮光,又好似绝望的人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一些中国留学生和家长群里,美国华人医者江剑刚被称为“守护天使”。从2020年疫情初始至今,他不仅坚持做了230多个科普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帮助华人;还义务帮助了数万名中国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真实地面对新冠感染——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新冠疫情带来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伤、却也在人与人之间留下了一些感人温暖的瞬间。许多接受采访的家长告诉澎湃新闻,在这场疫情中,江剑刚的行动让他们深受感动,也促使他们去传递“善的力量”,将疫情防护和治疗的各种科学信息带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破除谣言,传递爱心。这里所记录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圣诞节江剑刚和同事一起庆祝
最脆弱的群体
2021年暑假,因新冠疫情已经停滞了一年的海外留学逐渐恢复,却恰恰在此时遇上了德尔塔变异株的全球大流行。尽管如此,留学生仍成为彼时少数“逆行”出国的群体之一。
李芳的女儿去年8月到瑞士留学。她坦言,当时对新冠病毒还是比较恐惧,“送女儿出国前,心中也有过犹豫,因为曾听到过有朋友17岁的孩子在英国染疫不幸去世的悲剧。”
但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新冠病毒真的会这么快“找上”自己的女儿。2021年9月8日,刚到学校报到不久的女儿就被室友传染。确诊当晚即开始发烧。女儿第一时间就电话告诉了李芳,学校也来邮件确认,表示会照顾好女儿。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女儿与母亲相距万里隔着时差,又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的现实。
更糟糕的是,病情来势汹涌。出国前,由于女儿尚未成年,在国内未能接种疫苗。到瑞士后,又来不及办理好接种疫苗的手续就已中招。
李芳说,由于遇上当地假期和周末,女儿发烧整整5天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之后学校方面只是让她吃退烧药。
万般无奈的李芳四处求助,在一个留学生家长群中,有人告诉她一位美国华人医者义务在微信群中帮助留学生防治新冠。然而他的微信群非常难进,在一个好心群友主动退出后她才得以加进去。
“你放心我会好好帮助孩子,我会一直留在这儿陪着你,直到孩子康复。”时隔5个月,李芳回忆起当时只是萍水相逢的江剑刚说的这句话仍然非常激动。“这是救命之恩啊。”
在女儿病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江剑刚一直陪伴在这对母女身边,通过三方视频连线,他指导李芳女儿吃药、定期测量血氧,并协助她们和学校沟通。他提醒李芳女儿补充营养,但她吃什么都吐。他就帮忙搜索如何在欧洲可以网购高蛋白饮料。李芳说,原本因为生病而烦躁的女儿在和江剑刚交流时也开始变得逐渐有信心了。
2021年9月22日,李芳女儿血氧一度降到只有93%的危险水平。江剑刚也焦急起来,要求她去拍肺片。这时候学校方面也才终于意识到高烧多日的学生病情严重,开始给她用消炎药和激素治疗,而这是江剑刚此前早就建议过的。服药后当天晚上李芳女儿体温终于降了下来。
在江剑刚的帮助下,女儿的病情终于稳定。如今回忆起来,李芳感慨万千,“江博士不仅用专业知识帮助我们,更是在心理上支撑着我们。”
李芳和女儿只是江剑刚在两年多的疫情中义务帮助过的许多家庭之一。
黄蓉正在读大三的女儿也在去年底欧美奥密克戎疫情中不幸中招。此前她一直都在群里学习江博士的疫情科普信息。
“女儿确诊后,我们马上按照江博士的建议:隔离,关注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结合自身症状,吃泰诺,含片,补充VC。虽然有些郁闷,但是很冷静。到了第二天晚上烧已经退了,第三天开始其他症状都有好转,只有喉咙痛比较严重。第五天除了咽喉还有一点痛,其他症状都没有了。”黄蓉回忆道。
后来不仅她女儿,女儿的男友和另一个同学都来找江剑刚帮忙,也分别得到了医治。
“对于江博士来说,我们只是他帮助过的许许多多家庭和孩子里面的一个,而对于我来说,孩子便是我的唯一。感谢江博士无私的付出和热心群友的帮助。”黄蓉说。
“有人需要帮助”
张燕是最早通过微信群认识江剑刚的家长之一。她告诉澎湃新闻,留学生群体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她们刚到外国之后,人生地不熟,有的英语也不是很好,许多医学专业名词不懂,也不知道如果得了新冠该去什么地方找医生,因为国外和国内的医疗制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国内生病第一个想到是去医院,而美国是跑诊所。”张燕说道。
2020年暑假,就有一些在美国陪读的家长找到身为医者的江剑刚询问新冠方面的问题。2021年的4月,在中介组织的牵线下,江剑刚在留学生社区中做了三期免费讲座,分别介绍美国疫情、美国医保制度和留学生在美国怎么看病以及坐飞机的防护。讲座后江剑刚的名字就在留学生家长社区里一下传开了。
早在2020年2月,江剑刚就已经开始关注新冠疫情。“我明白大家都在害怕。但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越需要冷静。”2020年2月12日,他在第一个关于新冠疫情的科普视频中如是说道。
江剑刚在YouTube上的主页名称是“医痴的木头屋”。这原本是他作为木工爱好者的一个个人频道。新冠疫情发生后,身边许多人开始向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他咨询疫情问题。“那时候消息非常混乱。我就开始帮他们讲解。后来,重复的问题问得太多,我就想做视频给大家看,因为这个形式最方便让不同的人看和传播。”江剑刚告诉澎湃新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江剑刚觉得他有义务把一些医学问题和大家解释清楚。“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看我的视频,最主要的就是把这些消息给大家说出来。”江剑刚说。
科普视频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从个人防护治疗药物使用到疫苗接种,从分析当前疫情到解读最新的科学研究报告。还有就是微信群里大家问的多的问题。“如果有很多人问同一个问题,我就知道大家比较关注,就根据这个去做一个视频。”他说。
YouTube上的每期视频平均大概有8000观看量,最多的会有10万以上。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他也注册了B站账号和微博账号。虽然只是简单的科普视频,但是制作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并不少。每一集十几分钟的视频,幕后找资料归纳平均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
所幸江剑刚的专业给了他有力的支持。新冠疫情开始后,每个星期江剑刚所工作的医院都会有专题讨论,各科医生会过来讲解关于新冠的各种最新知识。这些都成为了他科普视频的重要材料。
“我的讲解形式和医院的报告差不多,我不是空口乱说,而是把数据图表、文字、报告全部放在一起,我说出来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有数据有科学的支持,才能得出结论。”他说。
从去年暑假开始,江剑刚的关注重点从一般的华人开始转移到了中国留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社会大众对疫情心态的改变。同时也是因为留学生到美国后大量感染出现的求助需求。
“奥密克戎出现后,家长们再一次感到紧张,因为这次和2020年不一样,大多数留学生回不去,只能待在美国。当时我就出了几个视频,专门提醒他们应该准备哪些药物应对这一波疫情,因为美国对于轻症是不治疗的,就叫你回家自己隔离休息退烧。”江剑刚说。后来这些视频不仅在留学生中广为传播,整个美国华人社区都几乎人手一份,这些视频也成了他做的新冠科普视频中传播最广的。
最高峰时江剑刚在超过50个大群中答疑
江剑刚还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每天至少会收到二三十个求助邮件。
其实本来向他求助的留学生和家长已经很多了。根据张燕回忆,“最高峰的时候,他在50多个大群里每天答疑,每个群都有500人。通过视频科普、小群、邮件方式,受益的人至少2万以上。”她说。
为了尊重个人隐私,如果大群中有家长的孩子病了,江剑刚会再建小群和家长孩子私聊一对一指导。等到孩子康复了,他就主动撤出小群。
张燕回忆,每天在日常工作之余,江剑刚都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在不同的群“爬楼”回复家长的留言,再去小群“查病房”关照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他处理不了的病情他会明确建议去看医生。
江剑刚对学生的细心和爱心时常让张燕感动。“他会根据学生所在地的邮编告诉你哪个医院比较近。有一个女孩有点抑郁症,他就像父亲一样开导她,把自己做的木雕照片发给她。”张燕告诉澎湃新闻。
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消息看不过来,江剑刚不得不制定了群规:每个群不要直接@他,因为为了紧急需要帮助的人,他的手机设定了永远不会调成静音模式。
一些像张燕一样的家长深深被江剑刚的无私爱心所感动,主动参与协助江剑刚的答疑工作。
“我也学过医,我觉得他太辛苦了,就问自己能帮忙做什么?”一位受过江剑刚帮助的叫刘菲的家长告诉澎湃新闻。她主动留心将江剑刚回答过的问题汇集起来,前后总共整理了8期问答文档,发给家长们共享。还有热心家长干脆整理制作了一个答疑科普手册。
志愿者家长整理的答疑汇总手册
“我对江博士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直用科学数据说话,不带任何政治立场。帮助解释大家的疑虑。自己也从来不怼别人。他帮我们治好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和他认识这些时间以来,我的性格也受到影响,脾气都变好了。”刘菲说。
刘菲称江剑刚是“播种善的种子”的人。“他们为他人所想,心系天下,先人后己。善的信念和行为,不必然换来他人善的相待,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些误会。但是,这种人善的种子,会发芽、成长、开花,不只是将善的花香洒向人间,更重要的是善的果子会惠及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会因此心存善念,所以,才会有‘世上还是好人多’。”她说。
连续两年获总统义工金奖
江剑刚1970年代出生成长于上海,自称是从小玩着城隍庙的石狮子长大的。早年赴美求学后,他进入医院成为职业药剂师。
江剑刚连续两年获得总统志愿义工金奖
江剑刚的本职工作主要是在医院主管器官移植中的药物调节和控制,作为药剂师,也会参与各种紧急救治的工作。因工作原因他对人体免疫非常重视和了解。因为如果免疫有问题,移植的器官就会出现排斥现象。而在新冠病人的用药方面,药剂师和传染病医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江剑刚所工作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UCSF)是全美排名前10的权威医学中心。该院150多年的历史上有六人五次成为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江剑刚清楚记得,美国最早确认的新冠病例先是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然后就是旧金山。“加州的首个病例是我们医院找出来和治疗的。疫情期间整个旧金山湾区所有病人基本上都是朝我们医院送,所以我们的经验相对来说最丰富。”他说。而旧金山在此次美国疫情中总体控制相对来说较好,住院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低。整个疫情期间医院病房从未饱和过。
江剑刚也经常参与一线的病人救治工作,在医院的各种紧急抢救中,药剂师是第一批要到场的人员之一。他坦承,在长达两年多的疫情中,医务工作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尽管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但确实会有各种情绪,甚至有承受不住压力而离开的。
两个星期之前,一位37岁的没打疫苗没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被送到医院抢救。插管的时候,房间里面有5个人,1个是插管医生,一个是呼吸科的技师,两个护士,还有一个是负责给药的江剑刚。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帮她插管会把我们暴露在危险当中,插管是我们的职责,必须要帮她做。新冠疫苗出来之前,我们这么做是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没有其它的方法去救治他们,而且还很心疼患者。可是疫苗出来了,他们不打疫苗,确实有些医务工作者会有一些情绪。”他说。
这种对部分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人的“情绪”有时也会在江剑刚的朋友圈和视频中体现出来:“美国现在每天有超过1000人死于新冠。没有打过疫苗的人新冠死亡概率是打过疫苗的14倍。很多反疫苗的人士纷纷感染死亡。反疫苗人士自己不接种疫苗,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无权干涉,但是他们的反疫苗宣传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死于新冠,这点我无法接受。”他说道。
江剑刚的大女儿也在疫情期间从学校毕业进入到医院里工作。江剑刚没有阻止她。“我觉得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是躲不开的,也不应该去躲。”他说。
有一次,一对来疫苗站接种的夫妻给了正在做志愿者的江剑刚一盒自己做的点心,一束花和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从2019年至今,我一直没有机会拥抱住在圣地亚哥的父母。谢谢你们让我离这个目标近了一步!
一对接种疫苗的夫妇送给江剑刚的礼物
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江剑刚说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既是一位医者,也是一位父亲。
“疫情期间,你们怀着种种的不安,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他乡求学。我没有什么可以帮大家的。这群孩子远离父母又对美国医疗系统不熟悉,所以我用我的所长帮助他们,答疑焦虑的家长和学生。仅此而已。”他说。
今年也是江剑刚连续第二年获得美国总统义工奖(The Presi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ward)金奖,这是美国当任总统对最杰出志愿者的特别表彰奖项,对志愿者们为社区所做的无偿行为、造福他人的贡献给予最高认可。
李芳在微信群求助
“我一直坚信,科学是干净的”
江剑刚有个习惯,每个星期五早上去家附近爬山看日出,看了日出后去上班。这个习惯在过去的两年疫情中仍没有间断。他也常在登山后留言鼓励大家乐观面对疫情。
江剑刚和朋友登山
“大年初一,踩着昨日雨后的泥泞,去寻找心中永恒的太阳。路边的牛群给牛年带来了几分牛气。不管路有多难,不管靴有多重,到山顶看到日出,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战胜疫情。祝大家新春快乐!”去年春节时他在朋友圈说道。
2022年1月开始,江剑刚从确诊留学生小群里面逐渐“撤离”。过去两个月来。可能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第一次整体性遇到大流行。找到江剑刚帮助的确诊病例至少有300例。好在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重症。
“现在留学生们大都完全康复了。我现在还保留着56个小群。这几天每天也只增加一到三个群。看来留学生之间的传染有减缓迹象。”他今年1月在朋友圈高兴地写道。
但是他从未真正离开。李芳的女儿康复后,依然和江剑刚保持着联系。他经常会关心女孩是否出现后遗症。后来她脸上长痘了,打球的时候手受伤了,江剑刚也会热心地给她用药建议。
去年圣诞节,赴瑞士照顾女儿的李芳也不幸感染,所幸是轻症,江剑刚又一次帮助她度过治疗康复期。
但有的时候,江剑刚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让他烦恼的争议。
有人质疑他是否有资质回答新冠问题。他坦承,自己不是新冠的专家,也不是免疫学、病毒学的专家。“但是为了我的患者,我在不断地学习和巩固我的知识。我相信全世界,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100%的新冠专家,新冠一直在变化,我们一直在学习,如此而已。”他说。
这两年来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但是作为美国华人的江剑刚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两国民间交往注入“正能量”。
“我在家长群里最主要的是回答问题,不做任何形式的讨论,特别不讨论政治问题、中西医的治疗,也不讨论哪个国家的疫苗好。”他说。
江剑刚坦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压力”肯定是有的。“有时候说某些话,在用词上面,我必须考虑不同人的感受,虽然我没有政治立场,但是很多时候遣词用句要比较小心,特别在没有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我不想否认某一样东西,也不想肯定某一样东西。”
让他最受鼓励的是很多受过帮助的人说,在他这里可以听到一个比较专业的解释,不但解释得非常清楚,还会反复跟进,所以很多人不会被那些谣言给误导,这也是让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江剑刚的部分新冠科普视频
但是随着新冠疫情进入到第三年,不同国家民众对于新冠的认识和心态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区别。江剑刚最近决定,将开始减少直至逐渐不再做关于新冠疫情的视频了。
新冠病毒下一步会走向何方,怎么样结束,谁都讲不清楚。江剑刚认为病毒会一直存在,也会一直变异。未来5年,医学上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会有很多突破。但是过去的经历也显示出人类在这种灾难面前的协调互助还有很大的缺陷。
“我一直坚信,科学是干净的,科学是可以带给我们正确的道路的,哪怕一时走了弯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原则,最后还是会走上正途。如今的新冠之争,也就是一个小小挫折。”江剑刚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芳、黄蓉、张燕、刘菲为化名)
发布于:上海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来了!|短剧|影视|电影|短视频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定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深圳举办。短片节由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支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深圳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广传媒有限公司执行。
2010年
创办,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
每年在深圳举办一届
,旨在鼓励国内外优秀新媒体短片创作,发现和扶持影视创作人才,孵化优质影视创意项目,促进影视和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每年吸引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五千部影视作品参与,是国内外业界一致认可的国际重要短片节,并成为国际短片联盟成员单位之一。
十多年里,
杨宇
《哪吒之魔童降世》
动画电影导演,票房突破50亿元)、
文牧野
《我不是药神》
《奇迹-笨小孩》
导演,票房分别突破31亿元和13亿元)、
申奥
《孤注一掷》
导演,票房达亿元)、
丹尼斯·维伦纽瓦
(加拿大
《银翼杀手2049》《沙丘》
系列导演)、
萨希·奥玛尔·卡利法
(比利时)、
桑恩·克里斯滕
(美国)等知名导演,都曾报名参加金鹏国际短片导演扶持计划,在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展示过他们的作品和才华,有的还得到了短片节组委会的资助,由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并成长为行业翘楚。
?照片顺序:杨宇、文牧野、申奥、丹尼斯·维伦纽瓦、桑恩·克里斯滕
Slide for more photos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典礼活动设在
深圳市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
,专业活动设在深圳市光明区虹桥希尔顿花园酒店,市民参与活动覆盖深圳各区。
116个国家和地区的4426 部短片
参与,国际短片联盟主席特别代表首次作为国际专家选片委员会成员参加。
短片、微短剧、短视频“三短齐发”全新亮相
本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按照“重构重塑、品牌再造、提质升级”的要求,聚焦短片、微短剧、短视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以
“精品生产、新质未来”
为活动主题,围绕打造“
权威发布平台、精品宣推平台、经验交流平台、产业推广平台、行业服务平台、国际合作平台”
等六大平台定位,突出权威性、引领性、国际性和专业性,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节展活动。
“金鹏国际短片导演扶持计划”
著名导演俞白眉
(代表作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领衔国际专家选片委员会担任主席,
国家一级演员、中广联演员委员会副会长颜丹晨
(深圳出品电影
《花季·雨季》
主演)担任选片人、火爆全网的
《我的阿勒泰》
剧组演员代表、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创作计划前三批推荐剧目代表将亮相短片节,令“金鹏之夜”盛典星光熠熠。
在保留传统的“金鹏国际短片导演扶持计划”、“金鹏之夜”盛典、国际短片交流分享会等环节之外,本届短片节抢抓互联网视听新风口,新增了微短剧、短视频两大板块,将推出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大湾区之光”短视频发展与青少年保护沙龙、“金鹏展翅”项目创投会、“光明杯”中外导演看鹏城创作采风等创新活动。
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发布全新创作计划
本届短片节将集中展示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丰硕成果,集纳前三批创作计划的优秀剧目邀请优秀剧组代表在短片节分享创作经验;举办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权威人士将围绕微短剧精品创作、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主题演讲;抖音、腾讯、快手等平台将发布微短剧反哺计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继“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之后,将在本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发布“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的全新创作计划,并围绕“‘微短剧+’和‘+微短剧’”等主题开展圆桌对话,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金鹏展翅”项目创投会将邀请本届和往届“金鹏国际短片导演扶持计划”导演,以及微短剧制作机构和团队进行项目路演,并邀请正午阳光、腾讯视频、芒果TV等机构和平台代表进行指导、评估和现场点评。
创投会现场将设置市场洽谈区域,分设
“项目区”
“机构区”
。“项目区”将展示本次创投活动征集的约50个项目情况,并按时间为项目代表设置独立洽谈桌,便于合作机构详细了解项目情况,进行合作洽谈;“机构区”将为湾区和深圳本地企业机构提供专属洽谈桌,企业可进行重点项目推荐,寻找合作机会。
本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的一大亮点,是国内微短剧方面的一批最新政策举措将集中亮相。据了解,广东、河南、广州、深圳、杭州等省市,将在短片节上发布微短剧扶持政策。
“大湾区之光”短视频大赛启动作品征集
作为“视听中国”优秀短视频作品展播活动的子项活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还将在本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启动
“大湾区之光”短视频大赛作品征集活动
,并举办
“大湾区之光”短视频发展与青少年保护沙龙
,将围绕“青少年保护及节目创作:短视频时代的挑战与应对”主题,展开“短视频时代的青少年安全与保护”、“科技创新与责任: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安全保护中的实践与探索”、“法律与政策框架:构建短视频时代下的青少年安全屏障”等主旨发言;邀请社会学专家、立法专家、心理学专家、短视频平台和MCN代表等从不同的层面及视角,深入分析短视频时代对青少年安全与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分享并讨论有效的预防策略、技术创新与法律政策框架,以及面向青少年健康短视频内容创作。
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国际短片盛会”
国际短片交流分享会致力于为市民朋友打造“家门口的国际短片盛会”,将在
光明图书馆、中影泰得影城(蓝鲸世界店)、深圳华夏星光国际影城(龙华书城店)、深影国际嘉之华中心影城、深圳戏院、深圳华夏星光国际影城(南山书城店)
,以及以壹深圳、腾讯视频、央视频和腾讯新闻等线上平台,将59部国际一流的优秀短片分为和平之声、生命之歌、风华之境、成长之路、多彩之旅、中法动画专场等不同单元进行公益主题放映,届时市民朋友可与20多位中外导演展开交流对话。组委会还将集纳更多的优秀微短剧、短视频作品在全市 760 多个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进行公益展播,让精品作品直达基层。
中外导演看鹏城创作采风活动围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以“Iam in 深圳”(我正在深圳)为主题,进行采风创作,展现深圳形象,讲好深圳故事。
湾区元素、深圳元素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短片节上的湾区元素、深圳元素。
据了解,广东省广电局将在短片节上宣布成立微短剧宣传矩阵,向广州、深圳两地授牌“湾区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由省局选送的微短剧
《我和我爸爸的18岁》
以英歌舞文化传承为题材,入选总局第三批“跟着微短剧来旅行”优秀推荐剧目,剧组代表也将亮相短片节。
深圳健康传播优秀KOL、深圳卫健委科普微短剧
《重口味的口口医生》
《霸总剧里当冤种医生》
的女主角
吕艳思
以及
《深圳气象》
栏目主播、
《深圳天气周禹小剧场》
主创、中国气象主播一等奖获得者
周禹
深圳市在本届短片节上将发布最新的微短剧扶持政策,并授牌成立“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数家微短剧产业基地同时挂牌,这些深圳元素、湾区元素将充分展示深圳和大湾区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强大潜力。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的全球征片活动也将在本届短片节上宣布正式启动。
目前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主办方期待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