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不再,留学生陷入“学历鄙视链” 最新!领英发布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揭示回国就业真相!
优势不再,留学生陷入“学历鄙视链” 最新!领英发布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揭示回国就业真相!,
优势不再,留学生陷入“学历鄙视链”
收到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的offer时,文星泉却不怎么高兴。
她在澳门读的本科,是一个小语种专业。随后,在英国利兹大学拿到了研究生学历。
这所学校,在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上,位置差别比较大。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泰晤士报》的全球大学榜单上,排名都在一百以外。倒是QS的全球大学排名,进入了前一百。
很自然地,她选择了QS这个数据。
2020年5月20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拍摄毕业照片。(@视觉中国 图)
然而,那个一百名以内的排名,没有帮她给国内HR们留下太多印象。很快,接连被拒淹没了她的信心,很长一段时间里,文星泉感觉自己就像落在河里那样,需要一份像样的工作把自己的心情连同信心打捞起来。直到2021年5月,上海这家咨询公司,给了她一个月薪七千元的职位。
无论薪资还是工作内容,以及这家公司的规模,都不符合文星泉的预期。但文星泉觉得自己没得选了,春招即将过去,她应届生的身份也会随之过去。过了这两个月,她就要以往届生的身份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竞争了。她接受了这份工作。
“我没有终于得救上岸的感觉,”文星泉说,“只能说好不容易看到一块浮板,那我就先抱住它飘一会儿。”
这似乎是这两年来海归回国求职的常态。在求职市场上,在企业的HR眼里,好大学的范围正在收窄。曾经,很多中国留学生,对着各种大学排行榜,选择排名靠前的学校。他们以为,这样等回国时,即便用人单位不知道这所外国大学的详情,只听到其排名,也可以确定自己来自一所好学校。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那些处于顶部的著名大学,依然光环闪耀,而那些在国内不知名但排名靠前的大学,却不再受HR青睐。相比而言,他们更愿意录用国内名校的学生。
01
“罕见的人才回流潮”
文星泉是在2020年末回国的。
因为一直在上网课,再加上疫情困扰,她迟迟没进入找工作的状态,直到第二年的1月,她才开始准备求职。
那时候,QS2021年的大学排名还未公布,她只能采用2020的数据——几个月后,利兹大学的排名,又前进了2位。
整体来看,她觉得自己简历也还不错,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也很好。唯一的不足是她缺乏实习经历。文星泉开始投递简历。她的思路很清晰,求职方向是两个,一是游戏类公司,因为她有外语优势,适合在游戏公司做海外市场。方向之二就是互联网大厂,当时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文科专业年轻人认为的最好去处。
现实和她想象的不一样,接下来的求职之路非常不顺。她投递的游戏公司,没有一家能进入最终面试。
因为在这些公司看来,文星泉本人对游戏算不上热衷。
至于互联网大厂,文星泉被拦在了实习经历这一关。过了简历可能在笔试关失败,过了笔试关也会止步在第一轮面试。留学背景让她没什么机会能在求学期间在国内大厂实习。
而且,还有太多人在与她竞争。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909万人,国内专注于海归求职的人才网站lockin发布的《2021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表明,2021年海外高校毕业生超过82万人,两个数据都是历史新高。
而更加剧求职之路竞争的是留学生们都更倾向于回国工作。教育部在2020年底公开了一组数据,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的251.8万人中近八成(79.9%)选择回国。疫情更是激化了海归潮。这被权威媒体称作“一个民族历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
她与比往年多得多的竞争对手狭路相逢,不仅是大量海归,还有国内优秀大学毕业生们。
需求端也不那么乐观,BOSS直聘研究院《2022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显示,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规模虽保持增长,但同比13%的增速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点。教育培训和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速也放缓了。绝大部分行业中,唯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类岗位仍然保持着较为密集的人才需求。
《2022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图源:BOSS直聘)
陈雨是一家外资工业企业资深HR,早年间,他们公司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管培招募计划。但这两年,由于需求变化,这项计划已经结束。留学生没有了进入公司的专门渠道,需要走普通的社会招聘。
陈雨说,疫情之下,公司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该招的岗位仍然开放,但对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原本,外资公司通常会给新入职的员工成长时间。现在,企业也“等不了了”。“以前两个人的初级岗位,现在就会变成一个资深岗位。我们希望这个人快来,来了以后快速出成绩。做任何事情都加速了。”
领英中国产品运营总监与校园品牌负责人陈怡静会与平台上的留学生会员交流,一位留学生告诉她,自己临时决定回国找工作,带着对校招流程和行业情况的满头问号,加入了校招的浩荡大军。“无奈之下我只能盲目地海投,一遍遍地做着各大企业的笔试题,真的太难了。留学难,求职难,但更难的是认清前行的方向。”
02
留学生的优势不再?
留学生们的理想去处也变得更加集中。
陈怡静解释,通过分析领英平台上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她发现,从QS全球大学排名前100高校毕业生的企业雇主偏好可以看出,国际金融服务及网络与科技公司对留学生具有最强大吸引力。企业雇主前十位中,有属于金融服务行业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紧随其后的是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跨国网络与科技巨头。仅次于亚马逊的就是华为。
外资企业和本土大厂是留学生们的首选。受国内对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和吸引留学生回国就业政策影响,国企、央企也是留学生们的竞争目标。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芝加哥。(图源:视觉中国)
文星泉应聘华为时,见识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通过初步筛选后,她被拉进一个微信群,里面满满五百个人。这个群还只是其中一个应聘群。
文星泉发现,这个群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有留学背景,剩下也都毕业于国内211/985院校。这其中,又是计算机或者是金融专业学生占了大多数。而针对所有人开放的岗位,只有一个。
大家学历相差并不大。文星泉说,国内外最顶尖几所大学学生并不会来跟她们争这一个可怜名额。这些学生大多已经与行业里最顶尖的公司互相选择成功了。
求职的这段时间对文星泉来说实在是煎熬,通常都是被动的等待。就连拒绝邮件也往往隔上一周才会发来。手机跳出提示,文星泉只瞄到前四个字,就知道没戏了——“非常感谢”。大概有二三十家公司发来了这样的话。
对留学生来说,自己区别于国内大学生的最佳优势就是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外资和其他有跨国业务的公司是他们相对更有机会的选择。
供职于一家合资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张鑫不久前刚参与了一次集团公司总部的线上招聘会,HR反复强调,需要应聘者英语好一些。
2011年7月7日,哈佛大学校园。(@视觉中国 图)
但张鑫也发现,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之间,语言能力的差距在变小。应聘者中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虽然没有留学背景,但英语同样不错,和国外同事能完全无障碍交流。甚至一些留学生因为留学期间也始终在中国学生的圈子里玩儿,语言能力还更普通一些。
张鑫说,如果语言能力没有了壁垒,那么就完全要看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了。
03
“我们不太想要留学生”
澄子本科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她定位这所学校时,没有选择QS的榜单——它把这所大学排到了四十开外。《泰晤士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榜单相对靠前一些。
这是一所世界排名35名左右的大学,相当于加拿大的北大清华。本科毕业后,她又在香港念了研究生,并在回国后成功获得了字节跳动的实习机会。
带着这份很有竞争力的简历,澄子在疫情之初加入了求职大潮。澄子的需求很明确,她并不需要一份多么高薪的工作。她也并不把留学付出的高昂金钱成本作为一种压力,逼着自己通过几年工作挣回来。
相反,她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让她在一线城市落户。澄子先去了北京,战绩不佳,又来到了上海,这里的落户条件相比北京简单一些。
好几次,她都快要拿到合适的offer了。最接近的一次,澄子应聘一家满足落户要求的国企,前三轮面试非常顺利,在一天里就完成了。第四次由公司大领导面试,走进大老板办公室前,她已经信心满满。按HR的嘱咐,她只需要和老板谈谈薪水问题,就可以顺利入职这家国企。
然而,“我们不太想要留学生。”这位中年男性领导很直接地说。
澄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她询问原因,对方告诉她,公司更希望要本科在国内985学校念的毕业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更“了解国内人情世故,也更了解国内的行业和市场”。
澄子忍不住委屈,她反驳道,全球信息这么发达,在国外也能了解中国,人情世故更是她成长中必须学会的东西。然而她并没有说服这位领导。
2021年8月19日,大批留学生与家长在浦东机场航站楼内有序排队,等待办理登机手续。(@视觉中国 图)
古怪的学历“鄙视链”出现了。这是澄子习以为常的东西,她在两家互联网大厂做过HR的实习工作,大家几乎都在这条“鄙视链”的指导下工作着。
“国内比较看重第一学历,如果你本科是一个三本,那研究生哪怕读了清华好像也没有什么用。”澄子说。
就像某种出生论,只要你本科学历不过关,简历就直接会被刷掉,连往后比较一下是国外大学研究生还是国内毕业的机会也没有。
澄子解释,实习中她发现,在大厂,类似专升本或者二本、三本这样的学历,“很多情况是看也不会看的。”即便是一个二本大学生,花了很大力气去国外念了中等偏上的研究生,在很多HR眼里,仍然只是一个二本水平。“国外读了多好的研究生,大家都不太看重。”
尽管在一些场合受挫,但在快消品行业,尤其是外企和四大,留学生依然具有稳定的优势,那就是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经验。
04
在同一个层面竞争
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张鑫在2018年也出国留学了。此时他已经三十出头,并且在国内有了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这次留学,改变了他对留学生的印象。
在他的印象里,在他踏进社会时选择出国留学的老同学们,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那一批。而几年前他在国外遇上的二十多岁的同学,要显得平凡一些。与他们当年不一样,近年来留学变得不那么难,供选择的国外学校多了,中产以上的家庭也能够负担得起。
“中国留学生比例很高,会造成他的跨文化交流变得相对弱。”张鑫说,回国后,他继续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也几乎没遇上过仅仅因为留学背景就能力格外突出的应聘者。
他们甚至不再默认国外学校的教育水平更高。张鑫提到,以前招聘时,招国内学生会特别重视他的成绩单,尤其是技术岗位,面试官会格外考察专业知识。而针对留学生,成绩单不那么重要。但现在,“国外毕业也没那么难,所以还是得看成绩单。”留学生和国内毕业生越来越在同一个层面竞争。
第十届海归人才招聘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澄子自己也发现,国内清华北大这样顶级学校的毕业生,似乎的确比自己更强。她在几次群面中遇到这样的竞争者,对方的思维能力更胜自己一筹。
甚至在“内卷”这一点上,澄子也发现,自己“卷”不过一些竞争者。在字节实习时,她做的是HR工作,每天要筛选一百份简历,每天九点以后才可以下班。但另一位毕业于山东大学的实习生姑娘,每天半夜12点才会下班,别人看一百份,而她会去找两百份简历。
“我面试的互联网、国企偏多一些,感觉他们偏向国内985、211的学生,如果你是985、211的话比我们留学生更吃香。”澄子回忆自己的实习和求职经历时说。
而且,这些985、211院校的学生还有留学生不具备的学长人脉资源。阿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留学生,纽约大学专业机械工程本科毕业,帝国理工电子电气工程的硕士。两所学校,在各种排行榜上,都能进入前五十,甚至前二十。但找工作的一年多里,她大概进行了一百来场面试,都惨淡收场。
在应聘这些技术岗位时,她遇上非常多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这些科技公司里也有很多来自北邮的学长们,相同背景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而且,国内的竞争者也有自己没有的优势——丰富的实习经验,有竞争者甚至在大一就开始实习。
在一家跨国手机企业最后第五轮加试里,她就因为一道不算难的技术问题败下阵来。“那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但是没有经验的人就是很难做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最终,阿萱通过社会招聘,找到一份高科技领域的五百强外企工作。并在两个月后又换了一份更心仪的工作。
比起和不计其数的应届生竞争,社会招聘对她来说,简单不少。此时,教育背景不再是最核心的较量,能力强弱被摆到了最前面。
澄子不愿意继续过劳碌拼命的生活,最终,她在上海找到一份外企的项目管理工作。
即便面临求职的困难,澄子依然从没后悔过自己海外求学的经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留学生,也很少有人因为求职受挫而表现出悔意。
文星泉也说,她并不把留学当成一次纯粹的金钱上的投资,也知道很难用日后的薪水实现留学投资的回报。她留学的初衷就是“体验生活、感受世界”。
毕竟,对一个人的人生而言,求职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拿到offer的澄子,带着两箱行李独自奔赴上海,她已经准备好开启新一段人生。
发布于:四川
最新!领英发布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揭示回国就业真相!
图源 | 领英
中国留学生群体画像
在2023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毕业群体中,女性以54%的占比,略高于男性(46%)。
同时,中国留学生以26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占比高达76%,这一人群比例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七成以上,彰显了中国海外留学生群体年轻化的鲜明趋势。
英美仍是主流目的地
攻读硕士学历人数比例最高
在留学目的地上,美国与英国依旧稳坐头两把交椅,其中美国更是断层式领先。
紧随其后的为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这两地凭借着宽松的工作签证政策,以及在2024年QS全球大学排名中的卓越表现(尤其是澳大利亚的显著进步),正日渐成为众多中国学生心中的理想留学目的地。
中国香港则凭借地理位置、紧凑高效的学制、相对经济的学习成本,以及教育质量的国际高认可度成功跻身留学热门地区第六位。
在学历选择上,选择海外就读硕士学历人数占比最高,达到48%,博士占比14%。
在专业领域选择上,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金融学毫无悬念地引领风骚,占据留学生专业选择的前三甲。
这些学科偏好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也映射出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它们无疑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烫金学科”,紧密贴合着全球发展的脉搏。
近9成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报告显示,近九成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倾向于回国寻求职业发展,这一比例相较于前一年翻番。而选择毕业后留在海外发展的中国留学生比例从上年度的37%急剧下降至3%,展现出回国热潮的显著增强。
在这股回国浪潮中,绝大多数留学生直接迈入就业市场,仅有2%的留学生考虑创业。
留学生归巢热的背后,是三大关键动因:
家庭因素:离家人更近、陪伴家人
生活环境:更熟悉/习惯国内生活方式、生活更加便利
文化共鸣:认同国内的文化环境、更好的环境融入
此外,调研进一步揭示,留学生普遍视回国就业为一条含金量高的路径,有66%的受访者认为回国求职会自带优势,同时半数以上(55%)对未来求职持有乐观态度。
当然,也有40%的留学生表达了迷茫与焦虑情绪。
这体现了海归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对自身优势的认可,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求职前的准备度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47%的中国留学生未雨绸缪,在毕业前夕已着手积极探寻国内就业契机;而其中31%的学生更是早在毕业之前就已锁定工作岗位!
薪资,是海归就业的首要关注点
在决定留学生职业道路的选择要素中,高达74%的归国留学生将薪资与福利待遇视为择业的首要考量。
紧随其后的是职业晋升的潜力、工作的稳定性、地理位置的适宜性以及工作内容与个人兴趣的契合度。
这表明留学生们在择业时既注重实际利益,也追求个人成长和兴趣匹配。
鉴于此,以优越薪酬和丰富职业机遇著称的长三角区域,成为了38%留学生心中的就业圣地。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则平分秋色,各自吸引了20%的留学生青睐。
在企业偏好的天平上,外资企业凭借其国际化的工作氛围和颇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继续蝉联留学生就业首选,占比达到58%!
在薪资预期上,2023年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的薪资预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中等薪资水平(8-12K月薪)的预期比例从20%增长至31%,而高薪资预期(18-25K和超过25K月薪)的比例则有所下降。反映出留学生们对国内就业市场薪酬水平的适应,和对薪资预期的理性调整。
新兴行业吸引力增强
观察回国学生的行业分布,高科技/互联网、金融服务与保险以及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制造,构成了留学生归国就业的三大热门赛道,这与留学期间的热门专业布局高度吻合。
在岗位选择上,留学生更青睐能提供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的岗位。管培生岗位因其能迅速了解公司和职业发展机会而备受青睐,占比达到33%;技术研发类岗位紧随其后,占比28%。
此外,市场、公关、广告和营销类岗位也显示出留学生对商业战略,和市场沟通的浓厚兴趣。
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求职信息需求高
在求职过程中,留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渴求展现出明显的精确化与深度化倾向。
他们强烈关注针对性的招聘机会(61%),和合适的就业岗位(59%),希望能够快速找到与自己技能和兴趣相匹配的职位。
此外,这些海归们还会积极寻求细致的就业指南和政策解析,旨在获取全方位、深层次的求职辅助与策略建议,以便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稳步前行。
发布于: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