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生态支持青年“轻创业” 仙股横行 香港创业板指数几乎“抹零”
依托数字生态支持青年“轻创业” 仙股横行 香港创业板指数几乎“抹零”,
依托数字生态支持青年“轻创业”
转自:中国妇女报
■ 张成刚
近年来,我国青年就业问题形势不断严峻。2023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已经上升至20.85%,有600多万该年龄段的青年劳动者尚在寻找工作。新形势下,寻找新的解决途径、精准助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青年选择“轻创业”
在就业实践中,不少青年人选择了“轻创业”的模式并获得收入,实现事业发展。“轻创业”,可以成为帮助青年人解决就业困难的策略之一。“轻创业”指的是以小额投资、小规模经营、少人员运营为特点,一般依托数字平台实现的就业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允许青年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发挥创新精神,开启自己的事业,可能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开辟出新道路。
青年人“轻创业”的流行,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依托数字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赋能,青年人的“轻创业”获得了极大的可能性。数字平台已经催生了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和小微企业,他们能以较低的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开始自己的事业。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市场接入机会,还提供了支付、物流等基础服务,使创业者可以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电商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在电商平台的“轻创业”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劳科院发布的《2023数字生态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微信平台催生就业收入机会达到50177.3万个。其中,视频号衍生的就业收入机会达到1894万个,同比增长41.2%;小程序衍生的就业收入机会达到1163万个,同比增长38.5%。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采取政策和措施来支持青年“轻创业”。例如,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创业补贴和贷款计划,如“SBA青年企业家计划”,帮助青年人筹集创业资金。欧盟、日本等也提供了一系列措施,给青年创业者提供有力支持。“轻创业”能够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热情,因而青年群体选择“轻创业”的数量规模在不断提升。
“轻创业”能够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热情
因为可以获得更高回报且技术学习门槛不高,“轻创业”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学习技能的热情。中专毕业的23岁青年温学贵,两年前还是深圳一家电子厂流水线的工人,如今,他已经是广州某创业软件团队的核心成员,他的工作就是开发微信小程序。而他并非个案,在58同城深圳本地服务搜索“小程序开发”,显示相关信息超过1.5万条,切换到广州超过2.1万条。
随着数字平台发展,青年群体选择“轻创业”的数量规模在不断提升。以微信小游戏为例,中国信通院《2019—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显示,2019年微信小游戏开发工程师名列微信相关就业岗位第三名,小游戏开发者数量超10万。2023年,小游戏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最新调研显示,小游戏开发者数量已达30万。青年人选择依托微信等平台“轻创业”,主要是因为小游戏、小程序开发等项目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投入风险相对较小、运营条件成熟,几个人分工合理就可以实现产品开发。这样的“轻创业”机会既是青年人的就业机会,也是青年人的创业机会。
“轻创业”的成功,可以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一步扩大青年群体的就业规模。2022年火爆全网的小游戏《羊了个羊》,最初只有3人团队,随着游戏受到用户的认可,公司逐渐扩大至近20人团队。因此,保障好青年人“轻创业”的机会,既是支持青年人创新创业的举措,也是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的手段。
依托平台经济保障青年“轻创业”机会
保障青年人“轻创业”的机会,首先要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数字经济的主要组成和体现。平台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连接商家和消费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并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平台经济无疑提供了重要的“轻创业”商业环境。
保障青年人“轻创业”的机会,也与监管息息相关。必要的监管是市场公平、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但合理的监管应该在保护公众利益和鼓励创业之间找到平衡,以免过度监管抑制了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和动力。适度监管是必要的,但若过度无疑会增加进入市场的门槛,抑制青年人创新和创业动力。
保障青年人“轻创业”的机会,应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监管政策前进行就业影响评估。应建立产业政策的就业评估机制,充分评估产业政策或行业监管政策可能产生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就业规模缩减。特别是,如果政策会对不同群体的就业产生不均等影响,应设计补偿措施,以保证政策的公平性。
总之,保障青年人“轻创业”的机会,本质就是在为青年人的事业选择开辟通路。在当前经济恢复阶段,仅仅依靠传统就业模式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压力较大。“轻创业”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提供了青年人愿意接受和尝试的创业和就业新机遇。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仙股横行 香港创业板指数几乎“抹零”
截至9月13日,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收报25.60点,年内跌幅达近30%;距离2007年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1823.74点的历史高位,更是几乎“抹零”。有不少网友直呼,最初曾被誉为香港版“纳斯达克”的香港创业板,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现在如此惨淡?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除了指数下跌至几乎“抹零”外,被遗忘的香港创业板更是已有32个月没有任何新股上市。最近一次有新股在创业板上市还是2021年1月,新股名为裕程物流(08489)。和这只“最后的新股”类似,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已经成为香港创业板的主力。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香港创业板交投冷淡,近期更有沦为“仙股”“庄股”基地倾向。不过,港股主要还是看主板。
香港创业板到底怎么了?
据悉,截至9月13日收盘,香港创业板超310只股票股价低于1港元,占比超过94%;112只股票股价低于0.1港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最便宜的个股只有0.01港元。同时,19只股票股价高于1港元,7只股票股价高于2港元,其中股价最高的为讯智海(08051),9月13日收盘价为4.09港元。
从成交额上来看,创业板的日均成交额更是“突出一个凄惨”。据港交所2023年8月数据,334只创业板个股中,只有7只月成交总额超亿元,分别是惠陶集团(08238)、维亮控股(08612)、纳尼亚集团(08607)、耀星科技集团(08446)、大唐潼金(08299)、传承教育集团(08195)和中国有赞(08083)。
从最新数据来看,标普香港创业板整体走势似乎还在下探。结合近期走势来以及流动性问题来看,暂时或难有回转的迹象。
成交量低迷不只是单方面原因 或与整个市场流动性问题紧密关联
不难发现,香港创业板成交量的低迷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与整个香港股市流动性问题有紧密的关联。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收盘,港股全市场当天成交额仅617.61亿港元,其中,735只个股出现零成交,占比超28%。今年前八个月,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为1120亿港元,同比下跌12%。另外,从年内区间成交额来看,截至9月14日,51只个股为零成交,850只个股累计成交额在1000万港元以下,占比33%。
此前,8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全面审视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具体而言,专责小组将全面检视不同的内外因素,例如上市制度、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以及研究如何扩宽市场的资金来源和流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港上市、激活产品创新及多样化,提升价格发现机制和交易效率等。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表示,港交所要持续完善交易制度,提高成交效率,缩短交易处理时间,这是改善流动性的重要措施。
但从目前香港股市整体表现来看,想要很好地处理流动性这一问题,似乎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解决投资者需求和流动性问题至关重要
根据港交所官网介绍,香港创业板为中小型企业而设,服务对象是希望通过上市集资进一步发展业务的中小型发行人,其上市要求低于主板,但持续责任与主板类似。
成立之后,香港创业板在2007年金融危机泡沫破裂后一度大跌超74%;2008年,港交所简化转往主板的程序,创业板变相成为转主板踏脚石;2009年,该指数再度大涨超过75%;但自2015年后震荡下跌,如今仅仅只剩25点;再加上香港创业板一直存在着“唱高散货”这样的骗局,让许多散户投资者丧失了信心,从创业板撤出。
一直被香港证监会痛批的“唱高散货”,一般为通过各种手段推高股价,然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散播“内幕消息”,误导投资者买入流动性低的股票,再将股票抛售套利离场。
早在今年7月11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就曾表示,香港证监会过去数年持续打击“造壳”和唱高散货活动,已让市场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港股市场如果要继续为中小企业发挥集资功能,就必须进行改革,重拾为优质企业建立初级市场板块的初衷。
此外,香港创业板还是吸引了不少借壳上市投资者,为打击炒壳,港交所曾两度改革创业板,包括取消转板的简易程序和调高新股上市要求。今年,香港财政预算案中有一项安排与创业板改革有关,港交所将很快就此展开公众咨询。
梁凤仪称,现在是时候重新整备部署,重新聚焦于吸纳优质的小型股公司,推动相关板块可持续增长。不论对创业板采取任何改革举措,应配合发展蓬勃的小型股生态系统的愿景和路线图,借此支持小型股在创业板以至主板市场的流动性。另外,也必须先解决投资者需求和流动性的问题,因为在投资者欠缺兴趣进而导致股票流动性偏低的情况下,即使有更多公司加入,亦不大可能提升香港IPO市场。[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