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量化交易大消息 重磅量化交易管理细则发布
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量化交易大消息 重磅量化交易管理细则发布,
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量化交易大消息
程序化交易迎来了明确规则。6月7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统称《实施细则》),正式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实施细则》落实了《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下称《管理规定》)有关内容,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规范发展”的总体监管思路。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专章对高频交易管理作出了规定,一是额外报告,除一般报告要求外,还要求高频交易报告系统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方案等额外信息;二是交易收费安排,明确将根据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等指标设置收费标准;三是明确对高频交易重点监控。
在受访专家看来,《实施细则》的发布,有利于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同时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更好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管理规定》,初步建立起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总框架。6月7日发布的《实施细则》,严格贯彻《管理规定》要求,结合高频交易特点和潜在风险,借鉴海外经验,将高频交易作为监管重点,在高频交易的判断标准和差异化监管安排上为市场提供了明确指引。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明确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并从程序化交易报告、差异化收费、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管理要求。
首先,为保障系统安全和稳定,除一般报告要求外,《实施细则》还要求高频交易报告系统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方案等额外信息。
其次,明确将根据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等指标设置收费标准,加收流量费、行情信息使用费等费用,提高交易成本,削弱高频交易的过度优势。
最后,加强交易监管,明确交易对高频交易重点监控,进行高频交易发生异常交易行为的,可以按规定从严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实施细则》对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提出了不少实招、硬招。例如,在前期报告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对收益互换客户等的穿透报告要求;明确对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可以提高行情信息使用费;对高频交易投资者提出从严管理、差异化收费等具体要求等。
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
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程序化交易有明显的技术、信息和交易速度优势,客观上对其他投资者带来结果“不公平”。在业内专家看来,《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发布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了明确指引,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平。
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称,我国市场有2.25亿投资者,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99%,更加需要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维护市场公平性。《实施细则》落实《管理规定》提出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体现了维护市场公平的监管导向。
一方面,《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异常交易认定标准,重点监控可能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异常程序化交易行为。同时,相关监控指标聚焦高频交易行为等关键少数,不会影响市场正常交易需求,普通投资者对监控将“无感”。
另一方面,《实施细则》要求证券公司合理使用主机交易托管资源,并按照公平、合理原则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交易单元服务,不得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提供特殊便利。这有利于督促证券公司合理分配资源,保障不同客户之间的交易公平。
有专家人士称,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对市场影响具有两面性:正面影响在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流动性;负面影响在于存在加剧市场波动、影响交易系统安全运行的可能。《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理念,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监管安排限制高频交易过度优势,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管控好消极影响。
另外,《实施细则》还对北向程序化交易管理作了细化,包括纳入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执行交易监控标准,对其异常交易行为开展跨境监管合作等,进一步凸显了平等对待内外资的公平原则。
量化机构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诸多业内人士称,《实施细则》的发布是监管推动量化机构规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量化行业步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规范的阶段。
幻方量化表示,《实施细则》对量化私募的交易系统、交易策略、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范,针对程序化交易模式的特殊风险,制定专门的规范以加强风险防控。这将推动量化私募行业提升整体内控水平,减少由于策略或执行问题引发的市场风险。对于量化投资机构而言,大中型量化投资机构未来会更加关注基本面和另类数据,在更长期的视角上发掘投资价值。
衍复投资也称,对程序化交易实施全链条监管,将进一步引导量化机构完善内控合规体系建设,确保程序化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策略层面,量化机构未来将进一步降低交易频率,更多研发长线投资策略并专注于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针对《实施细则》对市场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程序化交易确实在一些特定时点存在策略共振、交易趋同等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实施细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引导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规范其交易行为,减少市场冲击,平抑市场波动。
责编:郭晨希 校对:孙洁华图编:赵雁旎
发布于:上海
重磅量化交易管理细则发布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孙艺真
上交所和深交所对于程序化交易(市场通常称为量化交易)的管理细则出台。
6月7日,深交所就《深圳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上交所起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5月15日,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简称《管理规定》),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管理规定》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方位、系统性规定,是强化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重要举措。彼时证监会指出,证券交易所正在抓紧起草实施细则,基本成熟后将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沪深交所指出,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程序化交易已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程序化交易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提高交易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流动性。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交易所研究起草了《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沪股通管理、监督检查等事项作出细化规定。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对《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配套和有序衔接。
交易所对《实施细则》适用范围予以明确,适用于在沪深交所股票、债券、基金、存托凭证等证券上的程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投资者主要包括进行程序化交易的会员客户、会员、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等使用交易单元的其他机构等。
为落实《管理规定》提出的各项监管要求,两大交易所此次研究制定的《实施细则》主要涵盖六方面内容,针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沪股通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事项作出细化规定。
一是报告管理。规定了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变更报告等要求,以及会员对客户的报告管理职责等内容。首次进行程序化交易前,会员客户应当向会员报告;使用交易单元的机构应当直接向本所报告。报告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履行变更报告义务。
二是交易行为管理。细化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重点监控的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类型,明确机构、会员的合规风控职责。
交易所指出,将依照细则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控,重点监控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异常交易行为。
三是信息系统管理。《管理规定》细化了程序化交易技术系统的具体要求及测试要求,主要包括,程序化交易技术系统应当符合上交所技术规范并进行充分测试、会员应对上交所交易系统实时返回的交易委托处理结果进行监控,发现重大异常及时暂停申报委托等内容。此外,上交所还提到:“对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本所可提高收费标准。”
四是高频交易管理。沪深交易所明确了高频交易标准。将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的,认定为高频交易。
五是沪股通程序化交易管理。明确沪股通投资者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参照适用《实施细则》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相关规定。沪股通投资者应当向香港经纪商报告,并经由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供给交易所。
六是监督检查。规定上交所可以根据自律管理需要,对涉及程序化交易相关主体进行现场或者非现场检查,对违反《实施细则》的相关主体,上交所可依规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高频交易具有短时间内申报、撤单频率极高,日内申报、撤单笔数巨大的特征,尤其高频量化交易全程没有人工干预,对于交易所系统安全和市场秩序的潜在影响相较于普通程序化交易更加突出。从海外程序化交易监管经验看,普遍将高频交易作为监管重点,采取订单标识、加收费用、禁止过快指令等方式从严管理。
该人士强调,此次沪深交易所出台的《实施细则》严格贯彻《管理规定》要求,结合高频交易特点和潜在风险,借鉴海外经验,将高频交易作为监管重点,在高频交易的判断标准和差异化监管安排上为市场提供明确指引,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削弱高频交易在技术、信息和速度等方面的过度优势,管控消极影响,引导高频交易规范发展,让各类投资者在一个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博弈。
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前与境外相比,国内量化机构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境内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一批海外量化背景的从业人员回国发展,A股市场程序化交易从2014年开始逐渐发展,到目前成为一类重要的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当时的程序化交易占比较低,2014年也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程序化交易发展“元年”;二是螺旋上升阶段对应2015年至2018年,规模逐渐增长;三是快速发展阶段,即2019年至今。2019年起程序化交易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一类投资者。
另有熟悉量化交易机构人士坦言,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对市场影响具有两面性,应理性客观看待,正面影响是有助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流动性。负面影响则是存在加剧市场波动的可能、存在影响交易系统安全运行的可能。因此,既不能将之拒之门外,也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理念,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监管安排限制高频交易过度优势,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管控好消极影响。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此举主要是为了减少量化交易对市场波动的加剧效用,降低由此导致的程序交易风险。[db: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