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多跑路 战友少跑腿 “警营科学家”的警营故事 看了央视中秋晚会节目单后!难掩激动的泪水,网友:该来的都来_观众们_故事
数据多跑路 战友少跑腿 “警营科学家”的警营故事 看了央视中秋晚会节目单后!难掩激动的泪水,网友:该来的都来_观众们_故事,
数据多跑路 战友少跑腿 “警营科学家”的警营故事
原标题:数据多跑路 战友少跑腿 “警营科学家”的警营故事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马知遥 鲁畅)16岁上大学、24岁成为北京市公安系统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入警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并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这份不凡的成绩单,属于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民警魏建力。生于1995年的他,当选了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改革创新先锋称号。
不恋“大厂”爱警服
魏建力在通州分局警务中心前敬礼。(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供图)
2011年,16岁的魏建力从山西考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当时已有一定编程功底的他,在校期间就和同学创办了校内首个信息安全协会、举办学校首届网络与信息保密大赛,还带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斩获华北区第6名的成绩。
临近毕业,就在身边同学都在为互联网“大厂”急聘网络安全工程师而津津乐道时,魏建力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报考警察。
“看到北京市公安局招录公告时,我觉得我的技能在公安工作中最能发挥作用。” 魏建力说。
初入警营的魏建力被分配到通州公安分局中仓派出所,开启了他在基层派出所的一段“小白”时光。上班时间,魏建力从最简单、最费力的工作做起;休息时间,就窝在宿舍的小桌角,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期待着用自己所长为派出所业务服务。
这样的勤勉很快带来收获。信息安全专业出身的魏建力敏锐地看到了基层科技建设的必要性。2017年的一个凌晨,魏建力和战友锁定了一个盗窃团伙,团伙成员却以“不认识”“无联系”“不清楚”等借口为由,企图逃脱法律制裁。
魏建力尝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取得了关键线索,将证据串联,最终用翔实的证据成功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这些人做足了准备,但我用科技手段突破了‘防线’。”魏建力说。
这件事后,魏建力发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可以在警务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一专项工作亟须科技人才,魏建力被选派到科技信息化岗位。
从此,“战友需要什么,就要创新什么”成了魏建力的座右铭。
数据多跑路 战友少跑腿
魏建力在规划点位勘察制图。(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供图)
要服务保障一线执法办案,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把那些高大上的系统、模型转化成基层民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小工具、小方法,让大家想用、爱用。
魏建力参与组建了市局首支科技智能化应用队伍,打造了“1+25+N”一体化智能工作机制,创造出了“智能化应用技战法矩阵”体系,为基层一线执法办案提供多维度的科技支撑,“要隔着屏幕当好战友的坚强后盾”。
2021年9月一个深夜,通州警方接报一个12岁女孩带着哭腔的报警线索:妈妈抛下自己和10岁的弟弟不见了,还留下了遗书。
接报后,魏建力立即启动警务信息人员查找机制,不到5分钟便取得了一条关键线索——女孩的母亲在前一天曾反复出现在一座大桥上。“据此推测出,她很有可能选择在那儿跳河。”魏建力判断。
一线巡逻车组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果然发现女孩母亲正准备跳河,并成功劝阻。“警务科技从来都不是高冷的,它可以传递更多的温情,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安全感。”魏建力说。
还有一段时间,魏建力接到了几条销售假酒的线索。“假酒是从哪儿来?”魏建力从这一问题入手,在“矩阵”体系中深入摸索,不到24小时就形成了研判报告——这是一个至少有5辆车、20人、6个窝点的巨大制售假酒犯罪网络。
如今,科技手段服务实战已经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警务模式,近些年来,魏建力和他的团队直接利用科技手段抓获犯罪嫌疑人2600余人,提供各类有效线索6000余条,破获大小案件1200余起。
科技兴警 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魏建力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查看监控视频。(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供图)
“城市像人体一样,有其吐纳呼吸的韵律、脉搏起伏的节奏和机体运行的规律。”魏建力说,为了更好打造“智慧公安”,魏建力先后3次深入上海、杭州等地开展调研,与百多名信息化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查阅了数十本科技信息化著作和一千多篇论文,与团队共同形成了13万字的《副中心智慧警务规划》,并研发了涉及环保、应急、住建、城管、气象、交通运输等十余个领域的“智慧+”应用,使得社会治理效能得以提升,有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警营青年科技人才,“95后”魏建力表示,要与众多“警营科学家”们一道,为助推公安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出贡献。
发布于:北京
看了央视中秋晚会节目单后!难掩激动的泪水,网友:该来的都来_观众们_故事
【前言】
中秋佳节将至,央视中秋晚会的节目单也如约而至。看着熟悉的节目安排,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份节目单,究竟是让人激动落泪,还是让人无奈叹息?
【事件回顾】
前几天,央视中秋晚会的节目单刚一出炉,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咱们来瞧瞧,这节目单上都有啥新鲜玩意儿?
嚯,老面孔不少啊!那些陪伴咱们长大的歌手又来了,唱的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说实在的,听着这些老歌,心里确实暖暖的,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可是,年年如此,是不是有点儿太依赖情怀了?
再看看,哎呀,一堆当红小生小花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唱唱跳跳,确实能吸引眼球。可是,这不就是为了博个热度吗?节目组这是打算把经典和流量都拢在一块儿,想要两头都讨好啊。
还有啥?哦,高科技舞台效果也少不了。AR、VR这些听着就高大上的技术,想必又要让舞台变得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可是,咱们看晚会,真的是为了看这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吗?
别忘了,还有讲述平凡人故事的环节。扎根乡村的老师,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故事确实让人感动。可是,这份感动能持续多久呢?节目一结束,大家该忙啥还是忙啥,这感动会不会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节目组想得挺周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可是,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太过老套了?每年都是这么个配方,观众们看着看着,是不是也觉得有点儿腻味了?
再说说这个“跨越时空的桥梁”的说法。对于那些不能回家团圆的游子来说,晚会是不是真能填补心里的那份空缺呢?看完节目,想家的还是想家,孤单的还是孤单,这份隔阂哪有那么容易被一场晚会填满啊。
说白了,央视中秋晚会现在更像是一场例行公事。节目组按部就班地安排节目,观众们习惯性地守在电视机前。可是,这样的晚会还能真正打动人心吗?
不得不说,这场晚会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模式。经典歌曲唤起情怀,偶像明星吸引眼球,高科技舞台炫酷夺目,平凡人故事催人泪下。这套路,咱们是不是已经看得太多了?
也许,晚会的创新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与其年年如此,不如真正深入观众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毕竟,晚会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欢乐吗?
【写在最后】
央视中秋晚会,到底是应该坚持传统,还是大胆创新?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晚会应该与时俱进,真正贴近观众的心。毕竟,中秋节的意义,不就在于团圆和温暖吗?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