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6百科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断供、下架......美妆品牌“难产” 盘点美妆科技树:护肤品未来技术路线之争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断供、下架......美妆品牌“难产” 盘点美妆科技树:护肤品未来技术路线之争

发布时间:2024-10-04 12:10:19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断供、下架......美妆品牌“难产” 盘点美妆科技树:护肤品未来技术路线之争 

断供、下架......美妆品牌“难产”

近日,一新锐护肤品牌受原料断供影响,月销10万+的产品被迫下架近一月,遭到不少网友吐槽。

一方面是原料断供导致品牌停产;另一方面原料报送码也影响着产品备案上市。一场由原料问题引发的海啸正在席卷化妆品行业,品牌、工厂更难了。

原料断供!月销10万+产品被迫下架

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新锐护肤品牌至本的爆款卸妆膏突然下架,也有人表示自己去年双十二购买的至本卸妆膏迟迟没有发货。在一片哗然中,至本连发两条公告解释、安抚消费者,其称:受相关原料清关持续遇到延误的影响,已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成品牌产品舒颜修护卸妆膏的生产与发货工作。

在公告中,至本解释到,品牌虽然已积极与贸易商进行沟通,但无法预知原料断货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是否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对未收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了两款其他产品的小样作为补偿。

▍截自至本天猫旗舰店

资料显示,至本成立于2012年,品牌定位为成分至简配方护肤品牌,但此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至本以一款洁面乳出圈,获得快速增长。据悉,2020年至本品牌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

而此次至本临时停产的卸妆膏是品牌的另一个明星单品。在品牌天猫旗舰店,该卸妆膏月销量已达10万+,不过目前已处于下架状态。

▍截自淘宝至本旗舰店

青眼注意到,自至本发布上述公告以来,理解支持者有之,但仍有不少网友滋生了不满情绪表示“至本我还要等多久!”“真是让人暴躁”,甚至有网友转而去寻找替代产品,称“至本没货了,且初好用吗”。

▍截自小红书

可以看到,当下新品牌、新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但由于品牌同质化,消费者粘性并不高,一旦出现王牌产品断货、断供的情况,对品牌公信力以及粉丝维护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断货、涨价还将持续

尽管,在化妆品行业,像至本这样开诚布公,宣告产品因为原料断供而被迫下架停产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因市场、政策、疫情等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原料断供的压力,实际已影响到整个行业。

一位新锐功效护肤品牌创始人告诉青眼,当前,化妆品行业对国外原料依存度较高,受市场环境与政策因素影响,化妆品原料的不稳定供应已成为了行业常态。

上海彦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告诉青眼:“目前有些原料已经断供了,但大部分活性物问题不大,断货的很多都是卖得极好的植物。比如说油橄榄。”

与此同时,原料的不稳定供应,引发的必然是又一波涨价潮。在新的一年,已有不少原料企业、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

从品牌端来看,近日就有行业人士表示:“全球护肤品都在涨价。”比如此前,有消息称,自2022年1月28日起,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祖玛珑等部分商品及相关套装的建议零售价将进行上调。

从原料端看,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1日发布了调价函。原因也无外乎是疫情和全球供应链矛盾等诸多因素,以及碳排放指标和环保从严管理。因公司无法独自承担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故对相关产品进行调价。

日前,花王香妆品营业部相关负责人也在朋友圈表示,“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差,国外油脂价格高歌猛进。(原料市场)暗流涌动,期待春节后行情明朗。”他告诉青眼,目前还未出现新的涨价潮。

面对上游原料涨价、断供一系列动荡,国际大牌与成熟品牌尚且还能招架得住,新品牌就没那么好过了。相对来说,新品牌体量较小、议价能力弱,因此更容易崩盘。有观点认为,未来这一两年将会有一批新品牌倒下。

没有它无法备案,更难了

一边是进口原料断供导致品牌停产,另一边,自2021年12月31日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上线后,品牌方、工厂也深受原料报送问题所扰。因为缺少原料报送码,将直接影响产品备案,从而阻碍上市销售进程。

此前有媒体表示原料信息的报送问题或引发一轮断供潮。而随着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正式上线,多个原料商、品牌、工厂告诉青眼,“原料新政不太会对原料断供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广东尚品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妆研发主任林丽隽就告诉青眼,原料不会断供。但他指出,原料没有报送码,产品就不能备案。“就算这个原料是之前用的很普遍的原料,没有报送码也是不能备案,变成了‘非法原料’。”

“没有报送码,备案备不了,备不了案,品牌也不敢卖货,这是工厂和品牌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一位研发工程师也告诉青眼。

在原料信息平台上线前,已有品牌、工厂担心原料商因为信息填写流程麻烦,而放弃申报原料。但原料报送平台上线后,多个原料企业、原料代理商对青眼表示,报送流程实际上并不难,“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的问题。”

杨洋告诉青眼:“填一个原料,如果资料齐全,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了。”对于原料商的信息报送问题,杨洋也直言:“愿不愿意报送不仅仅取决于系统好不好用。”

而据青眼多方了解,国外厂家、原料商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报送原料的情况,已不是个案。

总的来说,目前行业内原料报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上。

其一,原料本身销量小,原料商放弃报送。“本身这款原料的销量不是很大,或者说在国内的销量不是很大,可能原料商本身就想砍了,或者觉得得不偿失,干脆就趁这个机会,不报送了。”林丽隽表示。

其二,技术保密问题。“国内贸易商不是不想报送,但没有资料,也报送不了。”一位工程师告诉青眼。目前,原料报送码有一部分是原料贸易商在操作报送,国外厂家基于技术保密需要,或是对国内政策的不理解,存在放弃报送的情况。

其三,观望为主。一位行业人士告诉青眼,目前针对原料报送问题,有一部分原料商是处于观望状态。“担心跟工厂备案系统一样,经常出现报上去又被驳回,又不知道具体原因。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

此前,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蒋丽刚也公开表示,要正确填写原料安全信息平台内的技术内容其实并不简单,其中诸多细节并无官方指导,填写质量和正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总之,原料报送码直接对应产品备案,不管原料商是放弃原料报送或者暂缓原料报送,都会让下游化妆品生产企业与品牌方陷入被动,某种程度上说,化妆品企业一样会遭遇“断奶”危机,想要高频率推出新品,并不容易实现。


盘点美妆科技树:护肤品未来技术路线之争

近年来,有两股力量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国护肤品行业的技术格局,也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以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活性功效成分、生物合成等领域在源头影响了化妆品创新与发展。

另一股力量,是以循证医学、皮肤科医生为代表的皮肤科学,在功效原料筛选、临床数据及功效宣称、新品牌创立等方面对行业的全面影响。

这三种路线与力量彼此影响,相互交叉,进一步丰富了化妆品行业的产品和技术逻辑。

同时,这也让中国化妆品行业有了技术流派与路线之争,不同流派间难免会有冲突和竞争,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八卦”,借以可以一瞥中国化妆品行业护肤品技术的走向与趋势。

护肤品的边界在哪里?

1、化妆品的“正统”路线:涂抹遮瑕为主的精细化工路线

一直以来,化妆品都是基于精细化工的日用领域的应用。

1986年3月6日,化工部统一精细化工产品的口径,共11个产品类别,其中第10项: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

自此,化妆品有了正式的工业归属:精细化工行业的日化门类。

不少日化人把行业分为大日化与小日化,即满足大众基本生活所需的洗衣粉、洗涤清洁产品,以及满足“小部分人群”更高生活品牌的护肤、彩妆等化妆品。随着中国迈入“共同富裕”时代,化妆品也已经成为最普遍的生活所需。

基于精细化工分类的化妆品,作为小日化的普护产品,成为基础的保养类产品,更多的是基于遮瑕、修饰、补水保湿等的基础功能,而其技术则基于对配方的持续打磨,对肤感、香味等精妙的组合,这是护肤品行业的基础大盘。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化妆品的备案产品中,滋润、保湿、补水是数量最多的三类。

所以在1999年11月颁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定义,化妆品是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这一概念是我国化妆品生产和应用行业中所认同的权威性概念。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正统”的化妆品工程师坚持化妆品不应该有太强的功效,对成分党也抱有警惕的心态。包括一些经典品牌的创始人、有历史的化妆品代工厂认为化妆品就应该是一个基础的保养产品,认为追求功效是“不务正业”,甚至是“走火入魔”,因为“皮肤真正有了问题,不是化妆品能解决的,而是应该去医院”。

而“很多成分都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也不清楚长久使用比如10年20年周期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能贸然冒进”。在这一批工程师眼里,国家对药妆的打击,对特字号械字号以功效宣称的强监管,也被认为是对这一派的支持,“严守护肤的边界”。

近年随着成分党、功效护肤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开始转向具有更强功效的道路。

护肤品与药的边界被模糊了。

“你想想化妆品和皮肤这个事,真正上升到皮肤病的很少,除了AD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常规的保湿等功能早在八九十年代就解决了,这类的基础护肤中国向来不缺。所以传统做膏霜的精细化工工程师,一味追求肤感和稳定性,认为化妆品就不应该吸收,就是涂抹。他们认为安全无效是最高境界,而且国家的监管人员来讲也是这样的,你别给我讲那么多的,本身就是一个修饰产品,你只要安全不出事儿就行。他们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一个东西。”

△皮肤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

但实际上,今天很多消费者因为环境及压力、肤质状况、加上不当的操作护理导致的问题性皮肤、还没有恶化为皮肤病的皮肤,这类人群占比是非常高的,比如敏感肌、痤疮,这是刚性存在的,都持续需要东西来解决。“这个中间状态不是由药来解决,普通的精细化工也解决不了,从科学和皮肤的需求角度来讲,功效品牌、部分皮肤科医生倡导的功效护肤、透皮吸收,都在解决这个中间问题。而且也由此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相对差异化。”

2、功效护肤:生物活性成分成为明星

近年来随着成分党崛起的明星,无疑是功效护肤品,他们首先对传统精细化工造成了冲击。

这一现象是背后,是2003年,国际科学界正式定义了“生物合成学”,同时随着生物工程与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彻底改变了医药行业,又进一步波及到化妆品。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像搭积木一样,组织各种氨基酸、单糖成为多肽、多糖,进而合成各种蛋白质和糖蛋白,并且对该成分的组成做各种修饰、改造以增强其生物活性、降低副作用,并在细胞层面去改善皮肤状态。这是一个技术改变人体、改变行业的成功案例。

在生命工程和基因技术的基础上,生物制药先发走通的逻辑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两个关键改变:首先是新原料、生物活性成分,由此带来了功效护肤的盛行,已经在化妆品行业成为流行趋势;另一个是“活性成分+透皮+高端制备”的完整理念,是涂抹式轻药物在功效护肤的新逻辑。

首先是有效,相对精细化工“安全但低功效”的基础护理,功效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关键。

“(精细化工普护派)也没有问题,化妆品量最大的还是这些偏基础的材料,很多传统配方还都会用仍然有市场。但行业肯定还是要往功效方面去走。因为只有功效提上去了以后才有更高的附加值,才会有消费者更好的买单。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保湿,说白了你能卖什么价钱,卖不上价企业就没有利润。我认为功效护肤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因为目前国家出了这个法规,功效评价这些东西,(都是往这个方向去的)。”

彗搏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卢云宇博士跟聚美丽记者打了个比方:之前我们卖化妆品相当于在非洲卖鞋,因为大家都不怎么用化妆品,相当于大家都是光脚的,有基础护肤功能比如说保湿、滋养就够用了。现在就是不仅要卖鞋,还要比大家谁的鞋好,卖的是跑鞋还是功能休闲鞋,在这个时候你就要给产品更多属性,比如是美白的还是保湿,还是祛皱、舒敏?前面这个定语(美白祛皱)就是一个功效,对应的是某类活性成分,比如肽类、蛋白类、糖类分子以及他们的复合方案。

上海彦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介绍了“肽类”成分的原理,从科学角度看,肽的作用靶点都是很明确的,甚至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序列,它的特定序列就可以和皮肤上的特定受体或者是具体通路去结合,所以有很明确的功效,美白的就是美白,抗衰就是抗衰。

“我觉得肽这个原料未来肯定用的越来越多,价格会越来越低,导致它从一个贵族原料变成平民原料,各家企业都能用的起的一个原料。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目前一些拥有专利的多肽原料大都是把好几种多肽根据它的靶点作用不同组合在一起,属于组合物专利,并且有比较高的溢价。如果说你懂肽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去买复合的,你自己去买一些单独的肽,按一定比例的去调配,效果可能会更好,成本会更低。”

卢云宇博士介绍说,理想的生物功效原料能够具备相对明确的靶向机制,比如和特定皮肤细胞类型的特定受体、通路或者靶点结合发挥作用,且能够具备一定的透皮特性,比如说短肽、寡糖甚至核酸类的原料中源于自然灵感(Nature inspired)的成分是比较多的,毕竟氨基酸、糖和核苷酸是人体组成的结构单元和物质基础。比如,目前比较火热的护肤成分中,玻色因、甘油葡糖苷就属于单糖衍生物,而依克多因、麦角硫因则属于氨基酸衍生物,都可归为生物活性功效成分。

△功效护肤派的逻辑是活性物才是技术差异化的关键

卢云宇博士介绍说,化妆品里面用的原料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础原料,是位于金字塔最下面的基石,属于大宗产品,在成品里用量最大,但附加值较低,主要以规模化和产能取胜。第二类是功能原料,处于金字塔中间,承上启下,具备一些特殊性能。但这个性能不是指生物活性,而是诸如覆盖、增稠、促渗、油水分散等物理化学性能。第三类就是所谓的活性原料,处在金字塔最上层,贵但用量少。

前两类原料,几乎所有的化妆品成品里面都会用到,哪怕基础的膏霜水乳,决定了产品的剂型、肤感和体系,但第三类活性物属于锦上添花的非必需品,且被赋予功效以外的文化和艺术等溢价概念属性。当然,特定分子结构类别的产品可以横跨金字塔的不同层级,以氨基酸和肽类为例,氨基酸表活类原料属于第二类功能原料,而一些美容活性肽则属于第三类活性原料。

卢云宇博士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真正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出现在化妆品的功效和定义里面,是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契机点。“活性物不一定是刚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受到关注了,这是国内化妆品行业消费升级的一个体现。我们可以类比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和日本发展史,它们都是从最简单的遮盖滋养到有一些功能的。”从品牌商的角度讲,自身的定位也会越来越明确,面向的用户也越来越精准。而从原料的角度讲,把产品做得越来越有辨识度,数据越来越好,机制验证越来越清晰,科学的数据越来越明确,所对应的功效越来越好,就是顺应了这样的一个行业大趋势。“

生物活性功效成分获得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青睐,皮肤科医生也开始关注功效护肤。“几年前,国内的皮肤科医生大多是主张‘成分负担论’,也就是推崇素颜,认为哪怕是传统护肤品的基础成分也只会加重皮肤负担,在给病人开完药之后,都会嘱咐一句‘这段时间先停用化妆品’。”

但现在大家都慢慢达成共识了,也就是有些皮肤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或者很多消费者发病后,通过吃药解决了,但轻微症状一直存在,又不合适继续用药。这个时候,就需要功效护肤品给皮肤维稳、去持续改善,也就是‘药效协同’才是最好的。在聚美丽主办的“皮肤科学百人论坛”上,几位皮肤科专业在圆桌对话上不约而同地说。

虽然皮肤科专家同意药效协同的理念,但很大比例的医生仍然对肽等生物活性物的功效抱有保留意见。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成分和药相比,功效强度有限;另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论文和数据尚不够扎实。

一位资深皮肤科主任告诉聚美丽:“主要是这些成分的研究时间太短了,像Pitera和玻色因,一个是宝洁SKII,另一个是欧莱雅的,其实没有太多长期的研究,研究就那么一两篇,都是他们自己公司发的,导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多有效。在医生的认知里,最有效的东西都是刺激的,对于没有刺激的肽等,其功效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论文来说服医生们。”

“就像肽,我认为他的效果还是不如VA、VC的,VA加到一个细胞里,会有几千个基因开始变化,而肽对细胞的变化有没有这么大,我是带着很大的问题。”

卢云宇博士认为,皮肤科医生在一线接触问题皮肤人群,能够非常直接地了解各类药物和活性成分的效果,而且有临床患者直接的反馈,知道是好是坏。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临床医生推荐的东西,大概率是经过患者反馈确实有效的产品。但临床医生的角色是“用”,而不是“产”和“研”,所以中间会有一定的错位,如果产学研接不上患者和消费者的需求,皮肤科医生就会面临无“方”可用的情形。这也是国内皮肤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

医生首先对各种药物特别熟悉,又能够针对个体差异做很精密剂量控制和疗程指导,从效果上看一定是最好的。但化妆品毕竟是个消费品,无法做到一一定制,往往一个产品要普适成千上万的用户,强药效就对应着太强的刺激与过敏比例。消费者需要找到无效和强效之间的平台。

所以对于“药效协同”的具体路径,皮肤科医生与化妆品行业的工程师的出发点与角度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也造就了护肤品的第三条逻辑路径,那就是“轻医美+药+护肤品”的路径。

3、医生眼中的“轻医美+药+护肤品”逻辑

作为极大地影响了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皮肤科医生已经在两个方面改变着这个行业。

首先,他们在筛选原料、临床验证、解决皮肤问题方面成为功效成分的背后推手,而且自2020年开始,中国开始诞生皮肤科医生自创品牌,往往都是功效护肤品牌。

另外,随着医美、轻医美的流行,术后修复、舒缓等需求快速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会。

前一个方向,皮肤科医生的护肤逻辑可以总结为“四个基于”,由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聚美丽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进行论述,这里就不再展开。这里就放一个总结图表:

△皮肤科医生的护肤逻辑1,“四个基于”

而在后一个方向上,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是希望时间更短、效果更直接,中高端用户自然会向医美迁移。而在这个场景里,护肤品作为日常的基础与维稳,让皮肤处于良好状态,成为医美前的基础、医美后的保障。

“日常的护肤品,一定要做的是保湿、防晒、抗氧化;如果出现痘痘、痘印之类的,则功效护肤来帮你解决问题。最后,由医美来做”特效“级的提升。这三者是这样的关系。”

△皮肤科医生的护肤逻辑2,“医美的基础与补充”

“说到医美和护肤品的关系,是不是医美发展之后雅诗兰黛的股票就会跌?我的理念是两者不是冲突的,而是互补关系。医美是一个boost,从效果上看,百分之七八十是医美带来的,但还需要护肤来填充和提升最后这百分之二三十的空间。当然之前可能100块都花在La mer上,现在80块花在了医美,这20块钱可能不花在La mer,而是花在新锐功效护肤品上了。”

“可能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每年、每月、甚至每礼拜一次,吃完饭去打一下(医美)然后去上班,用仪器做一个extra。但不是说用了医美就不护肤,反而是做医美的人特别关注护肤。医美的效果是有周期的,是短暂的,可能是三年两年,之后会下滑。所以需要护肤品将皮肤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对提升皮肤对医美的接受度、术后的康复都会有帮助。而当你皮肤平时状态就不好,医美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次资深皮肤科主任告诉聚美丽。

对于这个方向的产品来说,肉毒素因为管制很严,包括干细胞直播被禁,这两块就不提了。但包括华熙为代表的玻尿酸、西安巨子的胶原蛋白、微针等透皮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每个品牌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技术逻辑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出发点,造就了化妆品行业今天不同的三个技术流派,大家笑称是“互怼”的三个流派。

△三方笑谈对方眼里的自己

事实上,三个流派并不是相互冲突、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共同扩充了行业边界,在不同的角度满足了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对美的更高追求。

比如,今天就很难再找到没有任何功效宣称的护肤品,而药物动力学、透皮渗透等医学专用名词在化妆品行业的提及率越来越高。

对于广大护肤品牌来说,完全流量导向、看市场上流行怎样的成分就跟随怎样的成分来创新产品已经不再行得通。

新阶段更重要的,是品牌们需要找到符合自己产品的技术路径,并且需要打造完整的技术逻辑、科学传播体系。

就如薇诺娜依托云南特有植物成分,通过皮肤科专家的临床验证数据,辅以功效、科学传播等,建立起了自己的完整逻辑与体系。

而华熙,通过引入国际上领先的功效新原料,在大规模生产制备、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大幅降低成本,以及将更多更好的功效成分引入新锐品牌,也建立起了自己的逻辑体系。

在新时代,只有通过体系对抗体系,用复杂战胜复杂,才能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你的品牌,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路线、完整的逻辑体系吗?

感谢接受采访的各位专家,很多内容为整合多位嘉宾观点,未能一一列出名单,再次一并鸣谢。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