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两创”,山东140余件非遗精品亮相孔子文化节 小店“撞上”非遗“守艺人”
聚焦文化“两创”,山东140余件非遗精品亮相孔子文化节 小店“撞上”非遗“守艺人”,
聚焦文化“两创”,山东140余件非遗精品亮相孔子文化节
9月27日晚,在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之际,从济宁、济南、淄博、枣庄、聊城、德州等地择优选取的140余件非遗精品在尼山礼堂精彩亮相,吸引了大批中外嘉宾的围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包括黑陶、琉璃、刺绣、石雕、木雕等非遗手造作品,彰显了各地特色。据了解,此次展览以精品化、精美化、精致化为标准,具体分为主题展和精品展,集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丰硕成果,全面彰显守正创新、庚续传承的文化生机和活力。
在和合堂前厅的主题展别具特色,涵盖致敬先师、诗礼传家、礼致匠心、礼悦美好等四大主题。在致敬先师主题区,以“见像如见人”为策展理念,借助葫芦、瓷板、砖石等材质,运用雕刻、烙印、捏塑等手法技法,生动再现孔子形象及生平故事,将儒家文化的信仰力量具体化、可视化,表达了当代人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与传承之情。诗礼传家主题区集中展示文房四宝类非遗产品,如泗水特产柘砚、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创新制作的墨玉镇尺、融入鲁锦技艺的笔记本等,体现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传统。
礼致匠心主题区以陶瓷琉璃、木作石雕、金属制品等为载体,通过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儒士哲学,如嘉祥木雕的《发簪》《雕花木镜》《雕花木梳》,以及淄博刻瓷的《宝耀中华》《锦瑟》等作品,都彰显了格物致知、技进乎道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礼悦美好主题区聚焦衣食住行,展示了如传统剪纸元素创意开发的杯垫、冰箱贴,鲁绣工艺制作的口金包等日常用品,展现了“日用而不知”的传统魅力与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孔子文化节还邀请了孔府金石篆刻、曲阜楷木雕刻、雕版印刷、鲁绣等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
现场,曲阜楷木雕刻传承人褚德胜介绍到,楷木雕刻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楷雕的原材料源于曲阜孔林的楷木,史载孔门弟子端木赐(子贡)是楷雕的创始人,孔林中的“子贡手植楷”就是其珍贵的历史遗迹。后经历代艺人们的辛劳和创造,楷雕已由原来的“寿杖”“如意”几个品种发展为孔子像、各种人物、花鸟走兽造型和文具等近百个品种。“今天有许多外宾对我们的楷雕很感兴趣,我们也愿意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这带有美好寓意和吉祥的传统文化。”褚德胜说。
记者注意到,在德馨厅门口的精品展则巧用空间格局,突出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从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济宁、聊城、德州等地区精选非遗精品30余件,全面展现我省深入阐释儒家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孙远明)
小店“撞上”非遗“守艺人”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文庙广场,一条人头攒动的小巷一隅,有一间超过60年历史的老店。
店主魏治林被丹棱人亲切称为“魏谷花”,是一名卷烟零售户,更是魏记米花糖第三代传承人。
虽已过不惑之年,魏治林眼神里却始终闪烁着对这门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古老技艺的无限热爱与执着,用时光守护着赤忱匠心,“翻炒”出手艺人“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
这份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的魏记米花糖制作技艺,于2020年被丹棱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魏记米花糖传承人证书。杨雪艺供图
初结缘:“一份甜蜜”的恒久延续
20世纪60年代,魏治林的祖父怀着一颗赤忱之心,拜师学艺,并殷切叮嘱后人:“世代相传的米花糖手艺不能荒废。”
作为全手工生产线制作工坊,在一片米花香中长大的魏治林,从小跟随祖父辈,当起小学徒,刻苦专研,不曾懈怠。
包装新鲜出炉米花糖。杨雪艺供图
从精心挑选新鲜糯米,到泡、蒸、揉、晒、干、爆、炒等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阴米、板油熬制猪油、发麦芽做糖,现熬现用,最后再手工压制切割。耳濡目染下,魏治林逐渐掌握制作手法、技艺门道,虽然制作过程极其考验耐心、毅力,但他始终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在魏治林看来,米花糖制作技艺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数百年来制作技艺的传承,而流传下来的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每一名工艺者不懈追求的工匠精神。
恰如他妻子所言,“很多顾客都是吃过一次,又再来,还主动推广,现在他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做米花糖,就算不吃饭都可以!”
再圈粉:“一腔赤诚”的匠心坚守
后来,米花糖遭遇了现代化的“水土不服”,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各式各样食品的冲击,生意急剧下降,难以支撑家庭开支。
魏治林(左)和妻子制作米花糖。卢洪勇供图
35岁的魏治林在朋友的建议下,申请办理了烟草零售许可证,增加了烟酒、副食品等商品。
“刚开始不太会打理店面,还好有烟草客户经理王茂琼耐心教我,手把手指导卷烟陈列、营销技巧,现在也算游刃有余、舒心不少。”魏治林两口子总是笑容满面、以诚待人,街坊四邻、过往行人都乐意到店里采买。
2013年,魏治林正式从父亲手中接手米花糖生意,扛起“传承大旗”。
制作米花糖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天需手工熬制板油25-30公斤、制作阴米50-100公斤。遇到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销售高峰期,夫妻两凌晨3点就得起床干活。
每道工序对湿度、油温、时间、火候还有不同把控要求,每样都是细致活儿,不能为了挣快钱,砸了非遗技艺口碑。“主打一个放心!”正是带着这样一份赤诚之心与执着之情,魏治林经营着店铺,完成每一份米花糖制作,实实在在戳中了大家的“心窝”。
小店的稳定增收,让魏治林在坚定不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道路上有了底气与信心,是解决魏治林一家生计、支撑米花糖传承的“窗口”。
乘东风:“一种技艺”的活态传承
传统行业遇到新兴市场,守正更需创新。
手工技艺上的考究,以最纯粹的味道留住顾客,而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客户源。
王茂琼上门协助指导卷烟经营时,总会提出“好点子”。
烟草客户经理王茂琼驻店指导。杨雪艺供图
魏治林反复琢磨,改良“配方”——在炒米糖基础上将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加入上等桃仁、花生、芝麻等辅料,在升级食材的同时,选用添加低聚果糖、木糖醇、红糖,制作低糖少油无添加的新品。
此外,魏治林精心设计包装,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增添“看点”和“卖点”,让更多顾客品非遗美食之“质”,感受中华文化之“韵”。
“赶上了鼓励传承非遗的美好时代,我还要学习用新媒体方式,接住这波‘流量’,给非遗注入新活力,持续‘上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
这是魏治林一直以来的心愿与目标。
2023年4月,魏记米花糖店被授予丹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称号。
“匠心在于细节,魏记米花糖变的是健康为先的匠心理念,不变的是经典风味传承,根植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与‘魂’,传承一方技艺,传播一脉文化!”“守艺人”魏治林以创新之心赓续传承之道,对于这份“甜蜜”的传承,有着自己的领悟,更有着自己的行动。(杨雪艺)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