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相亲代发帖,一场混杂着违规的情感“冒险” 曾昭娟:今晚报是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
大厂相亲代发帖,一场混杂着违规的情感“冒险” 曾昭娟:今晚报是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
大厂相亲代发帖,一场混杂着违规的情感“冒险”
文| IT时报记者 孙永会
编辑|王昕 孙妍
艳红的玫瑰花瓣上还有水滴,缠绕在花朵四周的装饰灯发出暖光。“还挺香。”李颖的嘴角露出微笑。5月20日那天,她在某一线城市的出租屋里整理着一捧花束。李颖和对象刚确定了关系,这是她迄今为止收到的第一捧由异性送出的鲜花,回想起当时的画面,她的心里依旧乐滋滋。
海风轻拂,威海的美被记录在江澄宇的镜头里:天空与海面相连,碧海、蓝天、白云、红瓦、飞翔的海鸥,以及搁浅的巨轮——布鲁维斯号。他站在布鲁维斯号前打起了卡,在发朋友圈之前,先分享给了手机那头的“意中人”。
李颖和江澄宇各自的感情皆缘起于闲鱼平台中的一门生意——互联网大厂相亲代发帖。在企业做品宣工作的李颖是消费者,试图通过帖子结识大厂有缘人;江澄宇则是T公司的程序员,在今年2月下旬一个周末的加班夜晚,公司内网论坛中的一则自我介绍吸引了他的注意。
“发帖还要收钱?”不少人打起了问号。早在2023年年末,有媒体便报道了大厂相亲代发帖这一现象,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小红书、百度、网易等大厂交友帖在交易平台中的价目表,40~188元不等。代发帖者,主要为关联大厂内部的员工。
半年已过,《IT时报》记者注意到,这门生意尚在,较之于兴起之初,价格有所变化。据平台页面显示,最低为28.8元,交易渠道从闲鱼拓展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模式也从任意发帖到针对性推荐。
金钱、信息、爱情,当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笔算不清的账。有人在这门生意中初尝到了感情的滋味,不过也有“杀猪盘”“钓鱼”等在阴影中潜行。
一场情感“冒险”
和亲朋好友摆家常时,26岁的李颖常离不开被催婚的话题。以往,她会坚定地回复:“先以学习为重。”“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生子?”“不急,先在工作上做出一点成绩。”
进入2024年后,她的话术变成了:“一切随缘,有机会愿意去接触。”于是,今年3月,当看到“互联网大厂相亲代发帖”这种渠道时,她决定尝鲜。
李颖向《IT时报》记者还原了她的经历。因为无法确定帖子的可信度,她任意选择了某大厂的服务。联系到卖家后,便根据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除了身高、体重、血型、籍贯等基本信息,还有工作、家庭情况、性格、择偶要求、意愿城市和美照等内容。随后,卖家将美化好的自我介绍发给李颖确认,再发到公司内部的论坛。
通讯录中“新的朋友”位置迟迟没有显示好友添加申请,虽然李颖工作挺忙,但闲暇之余仍会留意有缘人何时到来。7天后,两名异性前后添加其微信。“就像线下相亲一样,大家一问一答。”李颖回忆起了打招呼的场景,“每个人介绍了自身的情况,除了基础信息,还有是否有车、有房等物质情况。”A男和B男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城市,李颖与A男在同一个地方。前期,她和二人皆建立了联系,试图通过聊天了解是否与对方存在共同话题。李颖用起了淘汰法,即淘汰过于着急打视频电话、提出互看照片需求,以及言谈之间有冒犯之感的人。半个月后,她选择和A男继续“谈”。
“前期主要看眼缘,然后才想深入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一个月后,李颖和A男线下见面。在她的描述中,坐在对面的人符合她的择偶预期,而对方也在细枝末节中表现了好感。进入5月后,他们决定试一试。
“感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李颖用周杰伦的歌打趣自己的这段经历。她告诉《IT时报》记者,和A男建立联系的这段时间,实际上心中仍有较多猜忌和疑惑,比如对方是否在演戏,是否“海王”在“钓鱼”等。缺乏情感经验的她将经历告诉了闺蜜和好朋友,收到了同一个回复:“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护好自己。”
凭着感觉,李颖仍想尝试这段感情,她也不确定对方是否就是自己的“Mr.Right”。“就当是一次冒险吧,前提是不要做恋爱脑、不要被骗财骗色。”李颖如是说。
“我以为帖子是公司同事内部介绍的,是他们认识的人。”江澄宇说,起初他并不知道帖子是付费替陌生人代发,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还有些惊讶,“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生意?”江澄宇亦常被催婚,他直率地告诉记者,那则仅有20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优先吸引他的是文案中交友者的照片,其次是她各方面的情况。“透过文字,我觉得她是个真诚的人,没有那么功利。”因此,江澄宇决定添加好友。
江澄宇口中的故事情节和李颖所说的,可以说是“同一个版本”。“线上相亲”之后就是每天简短的嘘寒问暖和日常分享。大厂程序员的工作是繁忙的,在他看来,工作第一,交友第二。“我和她的日常聊天没有很多,有时单日问候一次,休息日的联系会较为频繁。”江澄宇说,一个多月后的线下见面让他想继续和眼前的人接触,“相处起来是放松的,没有束缚感”。一段时间后,他向对方表达了心意。和李颖的“冒险”心态不同,江澄宇笑着说:“做不成伴侣,就当多认识一个朋友。”
“生意”尚在
T公司的内网论坛是个内容杂糅的平台,集合了合租、转租、征婚等信息。江澄宇告诉记者,每天差不多会有2~3则相亲帖。在华为心声论坛中的行政之窗,亦有类似的情况。“有征婚、转让、求租、求购等各种发帖。”一名内部员工表示。
而在字节跳动,还有为征婚交友“量身定制”的平台——“香芋计划”。“香芋”谐音“相遇”,寓意在这里可以收获像香芋一样甜甜的爱情。“同事间代发,毕竟是知根知底的,一定程度上可信度较高。”数名大厂员工告诉记者,但渠道增多,做成“生意”后的帖子或许就变味了,得多打个问号。
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2023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由26.9亿元增至93.8亿元。2024年,超半数消费者倾向于通过亲友介绍(45.2%)、线上结识(42.1%)、发展老同学老朋友(41.8%)等方式找寻婚恋对象,四成以上消费者对婚恋平台表示担忧,主要担忧方面为婚恋对象信息虚假、营销套路、隐私泄露等,分别占比42.0%、41.6%、41.3%。报告显示,随着青年群体婚恋观念的改变以及互联网社交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婚恋社交服务行业已逐渐由婚恋网站转向社交App,行业呈现去中心化趋势。
当前,“互联网大厂相亲代发帖”的生意主要集中于闲鱼和小红书两个平台。当记者在闲鱼以“互联网大厂相亲代发帖”进行检索时,页面共显示了71条结果,价格主要在30~199元之间。“66元包括代发和文案优化。”售卖百度代发帖的卖家嘉蕊告诉《IT时报》记者,她的服务是将文案发到论坛上,保留10天后将会删帖,此外,会向买家强调两方面的事项:其一,不保证有异性联系,所做之举仅是代发;其二,保护好个人隐私和钱财。
嘉蕊接触这门“生意”的原因亦是尝鲜,在网上看到有同行做过类似的事情后,她便抱着好奇的心态进行尝试。关于价格和服务细则的内容,她亦是参考了平台里的其他商家。“我个人觉得可以尝试,外部人喜欢找大厂人的原因有高薪、高学历等,但我觉得学历和职业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品,还是要多接触,前期带着‘审视’的姿态了解对方,以防止被骗。”嘉蕊告诉记者,她担心发帖者和看帖者任意一方被骗,所以做完手头上的单子后,决定不再继续做下去。
在杭州阿里工作的志辉今年也尝试过接单,他未在社交平台上明码标价,而是有意者先在评论区进行咨询或私聊,添加其微信后方能了解后续。“150元一个公司。”除了本人代发,他还会通过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人脉进行发帖。
哪些公司最受“宠”?志辉告诉记者,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的较多,其次为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大华和吉利则较少。志辉解释了他价格偏贵的原因——“我还可以帮有意者持续留意周围的人或者内网的人,前提是我和所谓客户之间也需要稍微熟悉下,我也需要为其他同事、‘同学’负责。”此外,他还强调,“不管谁发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厂员工:或违反公司规定
李颖坦诚地告诉记者,她存在些许虚荣心,“大厂”这个词眼对她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她的认知中,能进入大厂工作的多数学历和薪水较高。一名在字节跳动工作的员工向记者分享道,还有较多提奇葩要求的交友帖,如要求具体职级、不要销售审核岗、添加好友时附上个人简历等。不过,在李颖看来,抛开作祟的功利心,她会转变心态,试图找到一份以真心换真心的情感。
在闲鱼代发帖的介绍页中,记者常见“高质量互联网大厂内网交友相亲”“多金有趣的程序员小哥哥或是麻利多才的运营小姐姐”等广告语。不过,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买家、卖家、大厂员工,皆在强调“警惕之心”的重要性。
在大厂工作多年的张超分享了他的看法。“代发相亲帖本身是正常的操作,很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漂泊的大厂人,因为工作忙碌社交圈子较窄。大厂程序员给外界多金、直男等印象,当‘我想找个大厂员工做对象,但是没有渠道’的现况出现时,就衍生出了付费发相亲帖这门生意。”张超表示,但在代发帖子过程中,发帖人本身无法识别信息真伪,或者懒得去验证真伪,就容易被混入虚假信息。“真实帖与钓鱼帖并存,但前者居多。”他说道。
据《蓝鲸新闻》报道,这种行为是非公受贿行为的常见表现场景之一,如发帖不当收益尚未达到职务侵占罪的标准(累计6万)或非公受贿罪的标准(累计3万)的话,根据《劳动法》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可以要求该员工退回不当收益并单方辞退。
嘉蕊告诉记者,百度尚未有明确的红头文件禁止代发,而当记者向志辉问询是否违反公司有关规定时,他未直接回复。在张超看来,从公司规定的角度来讲,收费代发帖是违规操作,利用公司资源谋取私利,甚至有可能危害员工利益,一经发现便会严肃处理。
“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应该靠一个独立的平台来完成,比如像脉脉这样可以进行真实职业信息验证的平台,开辟独立的大厂员工相亲板块,这样真实信息认证的责任就在平台方,或许会更加安全一些。”张超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颖、江澄宇、嘉蕊、志辉、张超均为化名。)
排版/ 季嘉颖
曾昭娟:今晚报是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
本文转自:今晚报
40余年艺术生涯 成功塑造多个经典人物
曾昭娟:《今晚报》是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
曾昭娟在阅读《今晚报》。 本报记者 张立摄
评剧《寄印传奇》中曾昭娟饰演冷月芳。 本报记者 张立摄
“《今晚报》不仅仅记录了我的个人成长经历,也是连接我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在天津这座戏曲大码头,京、评、梆名家辈出,但说起评剧,就不得不提到这位“为评剧而生的艺术家”曾昭娟。
《今晚报》是曾昭娟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媒介
众所周知,曾昭娟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天津评剧院院长,最近她凭借《革命家庭》中“方承”这一角色,再度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成为二度“白玉兰奖”获得者。
曾昭娟在4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凭借对评剧《凤阳情》《寄印传奇》《赵锦棠》《红高粱》《革命家庭》等原创剧目中经典人物角色的塑造,几乎包揽了所有授予演员个人的国家级奖项。但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位艺术成就卓越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她的父亲曾强烈反对她学评剧,甚至从未看过一场她的演出,这也是曾昭娟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今晚报》作为媒体在40年的岁月里,通过其文化新闻的报道,记录并见证了这位艺术家从青年演员成长为戏曲名家的历程。曾昭娟说:“感谢《今晚报》对我这么多年的支持和肯定,记录了我舞台生涯的点点滴滴。我至今还记得我父亲始终不支持我从事评剧事业,而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直到他晚年送给我一本剪报,里面详细收录了我所有的媒体报道,我才知道父亲一直都在关注着我的成长。”
“一副好嗓子”让她误打误撞入评剧行
“您是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一副好嗓子的?”曾昭娟笑着说:“我从小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爱唱歌、跳舞。一说明天文艺队有活动,我头天晚上就兴奋得睡不着觉,我属于‘人来疯’的那么一类人。”曾昭娟出生在一个传统家庭中,家里人没有跟唱戏沾边的。父亲更是和大多数传统观念重、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希望她以学业为重,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我不会唱评剧,真的是误打误撞考进评剧团的。”提起入行的经历,她回忆道,“我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我一出家门看见电线杆子上贴着‘汉沽评剧院招生’的广告。那个时候评剧是什么我都不知道,就知道要上台表演,我就去参加考试了。当时三百多名学员,唯独我一个人唱了一首歌《怎能忘怀》,唱完以后考场异常安静,好多评委还掉下了眼泪,我也不知道怎么还把人给唱哭了?当时就听评委说‘上苍赐给评剧一块美玉’。”
进入汉沽评剧团后,曾昭娟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学习评剧。1987年,曾昭娟便拜了花淑兰为师。她说:“其实淑兰老师的名气如何如何大,我也不知道,因为那时我年龄还小,十几岁,懵懵懂懂的。拜完师,淑兰老师就带我去了宝坻演出,娘儿俩同台清唱。”拜师后的几年,花淑兰对曾昭娟偏爱有加,到哪儿演出都带着她。慢慢地,年纪轻轻的曾昭娟就开始小有名气了,她的表演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并被称为“小花淑兰”。
心里种下“要有自己代表作品”的梦想
“我曾经走过一个从自我满足到不满足的历程”。1991年调入天津评剧院后,曾昭娟基本以演出传统剧目为主。她直言:“突然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南北片的会演。当我看过《山歌情》《一夜皇妃》等优秀剧目的演出后,我才知道原来戏曲的天空是那么辽阔、那么通透的,并不仅是我学的这样的。那个时候我就想,我能不能有一个我自己主演的剧目,淑兰老师唱红了《茶瓶计》里的‘小春红’,那我唱红了谁呢?”也是从那时候起,曾昭娟在心里就种下了“要有自己代表作品”的梦想,希望把所有的艺术潜能都发挥出来,来回报老师对自己的培养。
曾昭娟说:“在看《山歌情》时,我就瞄准了这个戏的导演张曼君,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让她给我导一出戏,但那时她还在江西。机缘巧合,有一届梅花奖的颁奖晚会在天津举办,张曼君是那届梅花奖的演员,我作为本地演员被派去和他们联欢,因此就结识了张曼君。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了亦师亦友的缘分,并成为好姐妹。后来张曼君又调入天津评剧院,我就盼着有机会她也能给我导戏。”
终于在2002年,曾昭娟迎来了与张曼君合作的第一部戏《凤阳情》,首演便引起巨大轰动。戏中,曾昭娟横跨花旦、武旦、老旦和青衣四个行当,出色地塑造了马秀英这个集纯朴、正直、泼辣、开朗于一身的平民皇后形象。全新的评剧人物角色不仅让全国不少戏迷观众认识、记住了曾昭娟,更为她之后的创作型艺术道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逐渐建立起艺术自信。
经受磨难后更敢于面对难题、挑战自我
“创作排练《凤阳情》的这段时期让我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它对于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出戏,更是我艺术上的转型期,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个时期,命运将我的艺术和生活的轨道重叠在一起,从此我敢于面对不同的难题来挑战自我。”曾昭娟感慨道。
“2003年,我在北京参加梅花奖举办的演出晚会时,不小心从台上摔了下来,造成股骨颈骨折。直到现在,我的身体里还有两颗钢钉”。当时经历了四个月的恢复期后,一瘸一拐还需要被搀扶的曾昭娟,为了不耽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验收的任务,又忍着巨大的伤痛投入到《凤阳情》的排练之中。医生叮嘱她一天吃一片止痛药,而她却需要一天吃六片顶着,“那时每天从排练场回到家后,关门我就哇哇大哭,也想过放弃算了,但是转天太阳升起来时,我照样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排练场。要不是有这么一个重新回到舞台的信念支撑着,很可能现在的我也就一瘸一拐的了。”曾昭娟告诉记者,那次骨伤之后,她不仅有了“预知”阴天下雨的能力,还养成了不愿意坐着的习惯,因为一坐一起还是会引起骨头的不适。
用作品让世人对评剧刮目相看
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继《凤阳情》之后,曾昭娟又在新编古装评剧《寄印传奇》中化身为清朝传奇女掌柜冷月芳,这个角色也让她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 “二度梅”获得者。这部剧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意蕴深刻,不仅充分遵循了戏曲的表现规律,评剧味道十足,还让传统艺术变得具有时代特征,更加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可谓既遵俗又脱俗。
“我一直把评剧视为我的母亲。”曾昭娟动情地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评剧的表现手段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很多业内人士一提到评剧都会说“技术不够情绪凑”。曾昭娟非常不赞同这句话,她直言:“我要改变世人对我‘母亲’的看法!”至此,一部致力于将传统戏曲现代化的评剧《赵锦棠》应运而生。在这部诠释孝道的传统剧目中,曾昭娟饰演的主角赵锦棠,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对女性的要求,从表演、服饰、声腔、词韵,无不散发着诗情画意,同时大气磅礴的舞美、优美动听的音乐等,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更被专家、学者誉为“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发展经典”的典范之作。
凭借“一戏一格”的作品带领评剧向前走
“评剧要向前走,需要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就得拿出具有现代剧场气质和具备当代表达的剧目,去赢得更广大的观众群”。评剧《红高粱》的诞生,不仅让曾昭娟演活了原著中“九儿”这个人物,更体现了她在评剧发展中所秉承的创新理念。曾昭娟认为:“《红高粱》原著本身的生命气质和评剧的气质极其相符,因为越是民族的作品,越适合用民族艺术来表现。我做《红高粱》这个剧目是按照歌剧的规格去做的,在音乐和唱腔有很大的突破,恢弘的场面、细腻的表演呈现出了史诗般的格局。也希望借助文学名著的影响力扩展评剧的观众群,让评剧的观众更加鲜活,层次更加丰富。”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曾昭娟凭借对评剧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从期盼要有一部自己的代表作,到她主演了《凤阳情》《寄印传奇》《赵锦棠》《红高粱》等多部经典剧目,“一戏一格”的完美呈现,也彰显着她日益精进的表演技艺和驾驭角色的功力。提起多部代表作时,曾昭娟说:“我的戏没有(放)仓库里的一说。”这是她比较在意也比较满意的一点。确实如此,十几年前创排的《寄印传奇》《赵锦棠》,如今观众依然时常能在舞台上看到,并且常演常新。
每每回想起自己的从艺经历,曾昭娟常说:“我的生命价值就在于舞台。”“舞台上每一次的全身心投入与激情地燃烧,也是在对自己艺术之路进行着不断总结”。近两年,她又在舞台艺术创作上迎来了新的挑战,“评剧《革命家庭》中的‘方承’这个角色的塑造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她不同于我以往的所有角色”。曾昭娟坦言,剧中通过一个平凡的女子逐渐成长为一位革命者的历程,书写了共产党人“舍小家成大家”的崇高精神。此剧不仅荣获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方承”这个角色的塑造,还让曾昭娟二度摘得“白玉兰奖”,并携“北戏南唱”,让评剧之花绽放在沪上舞台。
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作为评剧艺术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在被问到“传统戏曲该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时,曾昭娟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和具有新时代气象的文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去年,曾昭娟曾携郭德纲跨界合作演出评剧《打狗劝夫》,就曾受到新老观众的一致欢迎,不仅上座率高、演出效果好,还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欣赏传统戏曲艺术。谈及跨界合作,曾昭娟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要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让我们的观众群更年轻化,说白了叫‘引流’。我们的红旗剧院自从演出了和郭德纲合作的《打狗劝夫》后,知名度提升了,业务量也增多了,这是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今年年底,我们还会和京剧等各个剧种的代表性人物推出跨界合作演出。”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