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6百科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易中天: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汪曾祺语言也就一般?看完网友回答深以为然!真相了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易中天: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汪曾祺语言也就一般?看完网友回答深以为然!真相了

发布时间:2024-10-30 15:07:09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易中天: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汪曾祺语言也就一般?看完网友回答深以为然!真相了 

易中天: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是什么

易中天: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群体意识,就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搞清楚了这个,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对中国人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没有什么现象是不可解释的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荣幸和大家见面。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很简单,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知道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任何人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状态之中,没有什么超文化的人。如果我们不弄清楚中国文化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对自己也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也就不能把握自己,也就无法使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反省一下中国文化。

什么是文化呢?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我就不在这儿讲了。我想说的是,由于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所以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有人做过这么一个试验,他把两男一女编成一组,把他们放到一个孤岛上,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三天以后,这个试验者来到了英国人的岛上,看见这三个英国人都坐在那儿不动。于是这个人就问:“三天了,你们之间都没发生点什么事?”“我们连话都没有说。”这个试验者就很奇怪,说:“为什么?”英国人很生气地抱怨说:“你临走的时候忘了给我们介绍。”(笑声)因为英国人是讲绅士风度的,陌生人之间未经介绍不能说话,所以他们就苦坐了三天。这个人又来到了西班牙人的岛上,看见两个男的不见了,剩下一个女的在跳舞,就问:“那两个男的呢?”她说那两个男人为了争夺我而去决斗,他们都死了。(笑声)然后这个人来到法国人的岛上,一男一女不见了,一个男的拿把剪刀在修剪树枝,吹着口哨,很快活。这个试验者就问他那两个人到哪儿去了。他说:“我们一上岛就商量好了,我们两个男的轮流做她的情夫。今天轮到他,所以他们两个正在那树林子里面快乐。”而且他还说得很清楚,他们正在树林子里做一件与社会、与他人无关的两个人快乐的事情。(笑声)最后他来到俄国人的岛上,看见两个男的,女的不见了。两个男的在干什么呢?在喝伏特加,在打牌。他就问:“那个女的呢?”俄国人醉醺醺地回答:“啊啊,啊啊,你找谁呀?”“你说,还有一个女的到哪儿去啦?”“啊,你问,女同,女同志啊?劳动妇女在集体农庄建设SH主义。”(笑声)然后这个先生问:“那你们两个在干什么呢?”“你难道没有看到领导在开会吗?”

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一个笑话。但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不同的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故事庞朴先生也讲过一个。说到咖啡馆喝咖啡,发现杯子里面有一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很生气。但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喜怒不形于色,他就一声不响掏出钱包来,把钱放在咖啡杯下面,走了,算是无声的抗议。第二个是日本人,一看咖啡里面有苍蝇,“啪”的一声把杯子搁下了,“八格呀噜”,一顿臭骂。第三个是美国人,端起杯子一看,笑了,往那椅子上一靠,手指头一勾,把小姐叫过来:“亲爱的小姐,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在美国喝咖啡,边上有一小罐牛奶,一小碟方糖,还有一小碟苍蝇。顾客自己决定放不放,想放多少放多少。”(笑声)美国人很幽默,对不对?庞朴先生的故事就讲到这儿为止。然后我提了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八成会这样说:“搞什么名堂!去!把领导叫来!”(笑声、掌声)中国人习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不找领导。但是这种小事又犯不着找律师嘛,把小姐叫过来开开玩笑,调调情,也就算啦。(笑声)

这说明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任何人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文化当中,文化就造成了人们的文化无意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美国开会,坐定以后就有服务员过来问他们要喝点儿什么。我们中国人马上说:“啊,不客气。”好啦,人家转身就走啦。待会儿开会的时候,日本人、印度人、法国人、德国人都有东西喝,就中国人没有。因为你已经说NO,不客气,不客气人家就不给你端。但中国人很自然地就会说“不客气”。文化无意识,是不是?

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看关于文化的书是非常之多,什么都是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一直到厕所文化。你们笑厕所是文化,但厕所里确实有文化。中世纪法国宫廷里面的厕所是什么样的呢?一根很粗的麻绳,从屋顶上吊下来,方便完了以后,用那麻绳擦一擦。皇帝擦完了皇后擦,皇后擦完了大臣擦,都用那一根麻绳。(笑声)他从来不知道换。我说还不如中国农民。中国农民是用土疙瘩,用完就扔了,它不传染疾病,对不对?(笑声)但是,他用土疙瘩也好,用粗麻绳也好,总而言之是人的行为。动物不会。动物不会拴根绳子,也不会用土疙瘩,对不对?所以我们首先可以肯定,文化是人所特有的。那么,人为什么要有文化呢?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这对任何民族都是一样的。但是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就说吃饭,中国人是用筷子,西方人是用刀叉,但是要吃饭这一点是一样的,只不过吃的方式不一样。又比如说见面,西方人见了面,握手,拥抱,亲两下;中国人是双手一抱拳,久违了。大家见了面要打招呼,要发展人际关系,要交流情感,这也是一样的,但是怎么做,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那么,这些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方式,难道是随意产生的吗?不是。这背后有原因。就说前面讲的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进餐方式,一个是交际方式,但这里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的性格外向。内向就向内用力,外向就向外用力。刀,是向外;叉,也是向外;伸出手握手、拥抱,也是向外。而筷子你看它是向内用力,夹,它是内向的;内向,就伸出手去握自己的手;外向,就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你看,一个是进餐方式,一个是交际方式,风马牛不相及,却有共同的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在种种具体的文化方式之上,还有一个统率一切方式的总方式。这个总方式,我就称之为“文化的思想内核”,或者说“方式的方式”。它是管总的。所以,要弄清中国人,就要弄清中国文化;而要弄清中国文化,就要弄清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那么,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什么呢?再讲一个笑话。现在在美国做教授的吴森,原来在中国台湾。有一天来了两个美国客人,于是老板就让他请这两人吃饭。吴森想,这两个美国人加自己是三个人,不好点菜,于是又叫上几个弟兄,加起来一共八个人。八人一桌,好吃饭,反正饭钱是老板的。一到饭厅,吴森就把菜单拿出来,请客人先点菜。其中一个美国人吃过中国菜,于是就点了个“芙蓉鸡片”。啊,很内行!另外一个美国人一点都不懂。吴森就说,那我们自己先点,每人点一个。最后这个菜谱又转了回来,哝……还是不会点。吴森一看,点了很多菜,没有汤,他说“要不然你点个榨菜肉丝汤吧?”很好,OK!好,上菜了。第一道就是芙蓉鸡片。那美国人认识啊!他说:“这是我点的菜吗?”“Yes.”他就把它端过来,一个人吃了起来。(笑声)怎么办?吴森说,那就主随客便,谁点的菜谁吃吧!于是有吃鱼的,有吃虾的,还有吃青菜豆腐的。(笑声)最后上来一碗榨菜肉丝汤。这吴森觉得很不好意思,“哎呀,你看这,是不是给你换一个?”“No,No,我点的我吃。”那个美国人把一碗榨菜肉丝汤喝完了。(笑声)

这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小事情不可小看。我历来的观点就是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以小做,学问就是这样做的,问题是你能不能看出东西来。那么,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可以看出什么来?看出文化的思想内核来。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而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什么叫个体意识呢?个体意识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单独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不可辱,自由意志不可犯。一个人的独立人格,他最后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就在他的思想和言论。所以思想言论的自由,在西方是一条极高的人权原则。你可以有各种法律规定我不能做什么,不能杀人,不能放火,不能投毒,但是我可以扬言我要杀人,扬言我要杀人是不犯法的。我可以写信给总统克林顿,说我要杀了你,这不犯法。但是你如果真的掏出手枪来,那你就犯法了。这个界限是很清楚的。用中国一句老话说,就是“论迹不论心”,甚至也不论“言”,也就是只管行动(做没做),不管思想(想没想),也不管言论(说没说)。

其实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底线。做人要有底线,有些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做的。管理社会也要有底线,有些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管的。在西方社会,言论就是政府不能管的事。而且我想什么,你也是管不了的,不能管的,叫隐私权。比方说我记日记,父母亲是不能看的,老师更不能看,甚至我的学习成绩是不可以公布的,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有隐私权,因为独立人格不可辱。所以西哲有云:“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是我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你批评我的权利。”因为一旦你丧失了批评我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我失去了YL的自由,而失去思想YL的自由,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独立人格。你想,一个人,如果连想什么都由别人来管,那他还有什么独立人格可言?

所谓自由意志不可犯,就是我要干什么,你不能把你的意志强加于我。大至选总统,小至选一盘菜,都是我自由意志的体现,因此你不能替代我。所以,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绝对是自己点菜自己吃,他绝对不会帮别人点菜。我一旦帮你点菜,就意味着我把我的意志强加于你。而中国是刚好相反的,我一定要替你点菜,以表现我对你的关爱。(笑声)岂止我要帮你点菜,我还要亲手用筷子夹到你的碗里去。我就犯过这个错误。有一天我代表系里请老外吃饭,最后一道菜是炖全鸡。在上世纪80年代,一只鸡还是很贵的啊!于是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就把那鸡腿卸下来,放在他的盘子里,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另外下了一只鸡腿,放在我们系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先生盘子里。我们那位老先生愉快地吃下去了。老外始终没有动这根鸡腿,看得我好心疼。这么好的鸡腿,就想把它拿过来吃。(笑声)那个时候不懂,但是我看他又自己到那个碗里去弄鸡肉吃,他又不是不吃鸡呀!看来,他就是认为我把我的意志强加于他,他不能接受,不能容忍。我点了榨菜肉丝汤,虽然是在你的误导之下,但是既然我说了OK,那么我对我的OK负责,我把榨菜肉丝汤喝下去。(笑声)

现在我们清楚了。所谓自由意志或意志自由,并不是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而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自由的选择负责任。当然法律上会有个规定,规定多少岁是有责任的人。如果他不能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就要负责任。一旦他不需要监护人,他是独立的人,他就自己负责任。该坐牢的坐牢,该杀头的杀头,没有什么含糊可讲。不要找什么借口,没用的,由自由意志负责任。

通过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这是随时随地我们都会发现的。比方说写信,美国人写信一定是先写他的名字乔治,再是他的姓,他的门牌号码,然后才是他的街道,他所在的城市,最后才是USA美国。而中国人写信肯定是倒过来,先说那个大的,群体的东西。所以两个西方人见了面以后,他可能连姓名都不问。如果有好感两个就聊天,聊到最后要分手了,我忘了你叫什么名字。“Marry,oh,byebye”,完了。中国人两个见了面,往往先问“你哪个单位的?”如果女孩子把男朋友带回家来,那当妈妈的几乎一定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如果说我没有单位,当妈妈的一定会对女儿说:“丫头,他单位都没有,靠得住吗?”如果这个人很自豪地说:“东南大学。”是不是可以很牛一下?(笑声)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个体的价值是要由群体的价值来体现的。城里人见了面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农村人见了面问哪家的。谁家的?老张家的。哦,老张家人多啊,有钱啊,盖了三层楼啊。所以中国人和他的家庭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任何人都不能脱离某一个群体而生存,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家庭!家庭好,你这个人就有面子,反过来也一样。比方说你中了秀才,中了举人,中了进士,得了博士学位,评了教授职称,或者做了官,家里就有面子,叫做光宗耀祖。如果这个人出了事,被公安局抓去了,那叫做家门不幸。个人和家庭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所以我们中国人明明是自己想要怎么怎么样,他不能这么说,他得说是为了某个群体。比如刻苦学习那不是为我自己,在古代就得说是为了光宗耀祖,现在就得说是为了报效祖国,没他自己什么事。取得了成绩他也要说,哎呀,你看我也就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他说这个话是干吗呢?他要评劳模。老外可就听不懂了。你啥都没干,你凭什么评劳模?(笑声)你不就做了一点分内的、应该的、微不足道的,还是在别人的关怀和帮助下做的,凭什么劳模给你呀?凭什么奖金发给你呀?没道理的事情。但是中国人他就得这样说,他不这样说不行啊,因为他是群体的,他不是个人,他个人不能独立存在。谁敢说我要怎么怎么样呀,这都是我做的呀,我的功劳我的成就啊?谁敢说啊?

所以中国人是不能够脱离群体而生存的,而家庭是中国社会或者说中国传统社会最小、最基本、最不可再分割的单位,所以我称之为“家本位”。本位的意思就是计算价值的基本单位。中国人是非常看重家庭的,“家”这个字在中国的使用概率非常之高。公是公家,国是国家,全体是大家,别人是人家,自己是自家,都是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阴谋家、野心家,都是家嘛。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西方社会的家庭是可以再分割的,可以分割为个人,个人是独立的。一家人你选小布什,他选戈尔当总统,没关系的。而中国不行,中国的个人很难独立。除非你去当和尚,当尼姑,那叫出家。(笑声)除了出家以外,那你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而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则是靠契约关系来维系的。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希腊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他们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建立了希腊文明。希腊这个国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国内土壤非常的贫瘠,基本上不能生产什么东西,主要是种橄榄,用来榨橄榄油。希腊海岸线很长,而且爱琴海、地中海航海条件很好,所以希腊特别适合于发展航海业和工商业,由此形成了古希腊的工商业文明。我们知道商业文明,或者说市场经济,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契约。比方说我们约定,一头牛换八只羊。当然可以根据行情浮动,但必须公平。我跟你这么换,你跟他也得这么换,这叫公买公卖。不能因人而异,教授买的时候,一头牛换十只羊,学生买却少给两只羊,那不行。市场经济就是要讲规则,游戏规则定下来以后,任何人都要遵守。也就是说一旦建立了契约关系,“契约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契约观念,是整个西方文化或者说西方文明的一个基础,也是中国人最缺少的。

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建立起一整套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制度来。这个事情学术性太强,今天晚上时间非常有限,我不可能讲得很清楚,但是我可以介绍大家去看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还可以看顾准先生的《希腊城邦制度》。他们把这个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从氏族社会向国家制度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工商业文明的原因,希腊人炸毁了氏族血缘组织,建立了个体意识。因为要进行商业活动,首先要解决产权问题,就是我跟你做买卖,我拿牛跟你换羊,必须首先保证这牛是我的呀!不是我的牛,我凭什么跟你去换啊?而且希腊人做生意是要跑很远的。总不能像咱们中国农村里那样,“先回去问问我爸再说”。(笑声)所以首先要解决产权问题,而产权一旦确立,财产归个人所有,个体也就有了独立的地位,个体意识也就相应地确立起来。这样,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人。那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呢?靠契约。西方人所有的人际关系,你都可以理解为契约关系。比方说夫妻。你看西方人在教堂里结婚,要发誓,然后互相把戒指戴上去。戴戒指就是签合同啊!(笑声)好啦,此后每年再举行一次结婚纪念日。什么意思?重申合同有效。中国人的观念是什么呢?“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笑声)这是人身依附关系,不是契约关系。

通过契约,西方人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主要解决了经济生活当中的问题。但是经济生活不是一切,还有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当中的关系如何来解决呢?西方人觉得还应该建立契约。这个契约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商业合同,做某一笔买卖的,而是管我们所有社会行为的。这份契约应该全体公民来签署,那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全社会、全体公民签署的契约,叫全民公约,又叫社会契约。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了法律以后,西方人发现还不够。法律毕竟不是万能的。第一,法律只能管人间的事,此岸的事。人死了以后,灵魂怎么办?法律管不了。第二,法律只能规定你不能做什么,而不能规定你必须做什么。对个人而言,凡是法律没有规定不准做的,就都是可以做的;对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没有说可以做的,就是不能做的。这是法治的基本精神。就个人而言,法律是防范性的。比方说,它只能规定你不能放火,不能规定你必须救火。法律不能规定,不救火就有罪。那么怎么样保证大家去救火呢?不能靠法律,要靠道德,靠良心,靠正义感。

这么多的问题,法律不能解决,谁来解决呢?那我们还得再签契约,还得再签合同。和谁签?上帝。恐怕只有上帝才管得了。第一次签的叫“旧约”;第二次签的叫“新约”。两次契约,是人与上帝之间的约定,解决末日审判的问题,解决彼岸的问题,解决灵魂的安顿问题,解决道德良心的问题。这个契约当然也是人人都要遵守的,这就叫“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还不够,还有一些问题不是上帝可以解决的,需要科学来解决。于是有了最后一条,就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自然科学问题也是契约问题,这个我今天晚上也没办法讲,建议大家去看康德的著作。按照康德的观念,所谓自然科学就是人为自然立法。总而言之,自然科学在西方人看来也是一个契约问题。整个一整套社会的制度和观念,就这样在契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这是西方文化的系统。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人。中国人的关系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中国人有一种文化冲动,就是常常要把非血缘关系泛化或者转化为血缘关系。比方说,我今天来演讲,如果要套个近乎表示亲切,我会这样开始说:“今天兄弟我到东南大学来。”其实我们之间并非兄弟,但为了把关系搞好,我就自称兄弟。这种话语在中国时时可见,比方说“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都是。而集中体现血缘关系的就是家庭。在家庭当中,谁是核心?谁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人?是谁把家庭建立起来的?是母亲。虽然中国传统礼教把父亲的地位定得很高,因为中国传统社会制度是父家长制。比方说,我们大多数人习惯都是跟父亲姓,跟母亲姓的人不太多;再比如中国传统礼法规定,父亲死了守孝三年,母亲死了守孝一年。这是就从礼法的角度讲。实际上呢?感情最深的是母亲,而不是父亲。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和父亲的感情是很淡漠的,因为传统礼教规定了父亲对儿子必须严厉,父亲见了儿子不能笑,一说话就是教训,叫做“庭训”。严父慈母嘛!

所以中国人在内心深处、感情深处是爱妈妈的。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歌颂母亲的。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到“世上只有妈妈好”,对不对?虽然现在的爸爸都是好爸爸了,我就是好爸爸。(笑声)但是也不会有什么“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歌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我的印象当中最深的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但是你现在回去再看《背影》,琢磨一下,那父亲怎么看怎么像母亲呐?(笑声)中国人最爱母亲,母亲也最管事,是不是?如果说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础,那么母亲就是家庭的核心。比方说一个女人结了婚以后,她自己的家叫什么家?娘家。她丈夫的家叫什么家?婆家。“娘家”不能叫“爹家”,“婆家”不能叫“公家”。(笑声)反正甭管什么家,都是以母亲为核心、为标志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很坏,怎么骂他呢?没娘养的,狗娘养的。反正是妈的事,不会骂“狗爹养的”。假李逵被真李逵逮住了,说家里还有90岁的老娘,李逵就放了他。如果说家里有80岁老爹,“你爹关我什么事?”所以娘不但给我们生命,还救我们命啊!

那么母子是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就是吃和被吃的关系。一个小孩子他不可能知道什么遗传,什么血缘,他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他跟妈妈亲,就因为小时候妈妈给他喂奶,长大些给他喂饭,再长大以后给他做饭,所有吃的东西都是母亲供应的。如果母亲没有奶,吃奶妈的奶长大,他可能跟奶妈更亲,“有奶便是娘”。血缘关系中,最亲密的是母子,其次是兄弟。兄弟是什么关系?兄弟是吃同一个娘的奶长大的人,是“同吃”的关系。(笑声)所以把非血缘关系变成血缘关系的最常规手段,就是称兄道弟。但凡在一起吃了某一种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兄弟。比方说,我们都在学校的食堂吃饭,上一个老师的课,我们是师兄弟,对不对?我们有同一食物来源嘛!再扩大一个范围,就是乡亲。乡亲是喝同一口井的水的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乡亲也是很亲的。离开家乡叫做“离乡背井”。井很重要,井是生命之源呐!乡这个字,甲骨文写成这样,两个互相面对跪坐着的人,当中放了一个饭桶。这个饭桶叫做“簋”。所以历史学家杨宽先生说“鄉”就是共食。

实际上很多民族都有这个习俗,一旦吃了共同的东西,就是兄弟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基度山伯爵请他的仇人吃饭的时候自己是不吃的,一口都不吃。因为一旦吃了就是兄弟,这仇就报不了啦!反过来也一样。仇人一旦在一块儿吃了喝了,也就成了哥们,不打了。所以你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你要吃他们的东西,奶茶呀,手抓羊肉呀,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不能学人类学,不能学民族学。新疆的哈萨克族有一个习惯,请客的时候要给最尊贵的客人一个待遇,由他们当中地位最高的人拿一把刀,把那个羊尾巴上的肥肉切一块下来,塞到你嘴巴里面。(笑声)你不能吐出来呀!吐出来你就是敌人。你得拧着脖子吞下去,吞下去之后,大家就是兄弟了。什么事情他都护着你,你有事他一定拔刀相助。

对人类来说,食物是生命之源。“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东西才能活下去,那么我给你东西吃,是给你生命啊!当年韩信不肯背叛刘邦,就因为“汉王推食食我,解衣衣我”。我吃了人家东西,那么我的生命就是人家的;我穿了人家的衣服,那么人家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在一块儿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因为就是兄弟嘛!“生死之交一碗酒,你有我有全都有,水里火里不回头。”惟其如此,中国人才那么爱请客吃饭。请客吃饭的事情全世界都有,但没有中国人这么爱。有个小品节目里,一个领导干部做检讨时说:“过去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笑声)不要说领导干部了,包括我们大学生,哪个不请客吃饭?过生日、得了奖学金,都吃成风啦!为什么要吃?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来源,我们才是兄弟。至少是你我素不相识,但自从我们在一块儿吃过饭、喝过酒以后,你就不是生人,是熟人啦!什么叫生人?就是没在厨房里煮过的人。什么是熟人?就是经过烹调吃过好几次的人。所以所有的熟人都是可以吃的,具有可食性。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们就是兄弟,我们就是熟人,这个时候我要是开口求你办点什么事,你好意思不答应吗?你又能够答应了以后不照办吗?不能!如果说你在酒桌上答应了兄弟们什么事,最后你又没有办,中国也有一句话,叫做“食言”。(笑声)“食言”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你说出去的话又吃回来啦!嘴巴里吐出去的东西能够再吃回来吗?你不能吃回来。所以你不能食言,只有答应。以至于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我们只好不吃饭,坚决不吃。当然现在已经发展到不仅是吃饭了,还有别的招待,是不是?但吃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肯定要吃啊!

那么,吃饭有什么讲究呢?嘿呀,这讲究可大了。古人是席地而坐的,主人坐的那个席子就叫做“主席”,他是坐在当中的。旁边的两列席子叫“列席”。现在是圆桌了,但是也有主次。谁坐这儿,谁坐那儿,谁坐上菜的地方,这是有规矩的,不能乱坐。看什么呢?看面子。请客吃饭这个事情主要是由面子来操作的。比方说哪些人该再三敦请,哪些人顺口说说,取决于面子。哪些人来了以后坐上面,哪些人来了以后坐下面,这也取决于面子。被有面子的人请去吃饭是有面子,能把有面子的人请来吃饭也是有面子。很多人会回去吹嘘说我今天和谁谁一块儿吃饭啦,甚至不惜花巨款请头面人物吃饭。所以面子在中国是相当重要的,不可以没有的。我可以讲三个例子来证明面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西楚霸王项羽宁死不肯过乌江,叫做“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为了面子自杀。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为了面子杀别人。春秋时期郑国的大臣子公上朝的时候,忽然手指头动了。他就跟大家说:“今天有好东西吃啦!”进去一看,果然有一只巨大的王八在鼎里面烹煮。可是到了吃鳖的时候,国君灵公却偏不准他吃。因为你说食指一动就有好东西吃,我偏不让你吃到。子公就没面子,于是非常愤怒地走到鼎面前,手指头蘸了一下。啊,这叫做“染指”。(笑声)“染指而出”,走了。这下子君臣两个就翻脸了。灵公就说:“妈的,我非宰了这小子不可。”(笑声)子公回去也说:“妈的,我非杀了那王八蛋不可。”之后就发动政变,把灵公干掉了。还有一个例子讲楚国的成王。他的儿子叫商臣,就是后来的穆王。有一天穆王带着兵来逼宫,说:“对不起,老爸,这楚王我要当啦!你老人家自便。”老爸一看没办法,说:“儿啊,老爸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吃熊掌。厨房里的熊掌快烧熟了,能不能等一下?”“不行,这个熊掌熟得太慢啦!哥们都等不及了,你老人家还是快点上路吧!”(笑声)成王只好拿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吊死以后,不肯闭眼睛,死不瞑目。为什么?因为按照古代的规矩,王侯、大夫、将相、名人,死了以后要上一个谥号,算是对他一生最后的总结,最后的面子。几个儿子就商量说,我们老爸是很差,就叫灵王吧。这是一个恶谥,那楚王就不肯闭眼睛。儿子们没有办法,只好叫他“成王”。这是一个很美很好的称号,“安民立政曰成”嘛!那死人一听,“成王?”可以可以,眼睛闭上了。(笑声、掌声)这叫什么呢?这叫死要面子,不折不扣的死要面子。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活在世界上,就人类而言,他要处理两大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更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像阿基米得这样的人只可能产生在希腊,不可能产生在中国。中国人最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任何懂一点事的中国人都知道,你的能力强不强不是最重要的,你的学问大不大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人缘好不好。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人缘不好,那么他在单位上、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

那么,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成双成对。所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成双成对的关系。中国人对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成双成对的。比如尊师爱生、拥政爱民、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等等。既然我们的关系是成双成对的,就不能没有面子,因为你没有面子就不能面对他人。你有面子,我也有面子,我们就可以面对了,这叫做“面对面”。如果要搞阶级斗争,就只好“背靠背”了。如果一个人没有面子,或者一个面子大,一个面子小,就不能面对,叫做“不对”。不对就是错过。对不上嘛,就错过去了。所以一个人要是事情做得不对,那就是有了过错,就要说“对不起”。“对不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面子太大,我的面子太小,我虽然很想“对”,可是我“对不起”。(笑声)那么这个接受赔礼道歉的人就要怎么说呢?“没关系。”没有关系,就不存在你对得起还是对不起的问题,没有“关联”和“维系”嘛!但是以前我们没有关系,现在我们两个已经说话了,那就说是我们都“对得起”,那就都“对”了。所以中国人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有一种特定的程序。比方说我们现在开学术讨论会,你讲了一通话。我明明是不同意的,但你讲完了以后,我要怎么说呢?我得说:“对对对!——不过……”(笑声)翻译成外文我想绝对成问题了。“对对对”就是“正确、正确、正确”嘛,怎么又有不同意见?意见不同就是“过”嘛,怎么又是“不过”?其实,这意思就是说,我不是存心不给你面子,和你“过不去”。因此不是“过”,而是“不过”。“不过”就是“对”,所以要先说“对对对”,但其实是“不对”。意见不同,却偏要说成是相同,这当然绕了好几个弯子。但是,他必须这样说。不这样说的话,他就造成一种很坏的气氛,这话就说不下去,那就真的“对不起”了。

中国人在讲面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就是要把别人的面子说大一点,自己的面子说小一点,才能“对”,否则就“对不起”。中国人的很多称呼都含有这个意义。比方说“陛下”。“陛下”意思就是皇帝的面子太大了,我根本就对不起,我看都不敢看,只好看丹陛之下。“阁下”、“足下”,也是。你面子太大了,我不敢看,只好看你的台阁之下、你的脚下。低眉顺眼,“对不起”嘛!中国人和人打交道,为什么要把自己贬低一点,把面子的尺寸缩小一点呢?如果你不把自己贬低一点,那么原本“对得起”的,恐怕就真会“对不起”了。因为这叫“不知礼”。礼是什么?就是“让”,所以叫“礼让”。礼让才能“群”。其实你看中国人的礼节,差不多都有这样一种意义。比如鞠躬作揖。双手抱拳,表示关系早已确定,大家都是自己人。就像左手和右手,早就抱成了团儿,不必再分彼此。点头弯腰,则无非表示敬意。因为即便是“哥们”,也有大有小、有兄有弟。自己的头低一点,腰弯一点,也就抬高了对方。大家都礼貌,都谦让,也就能“群”。

经过这样一番比较,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群体意识,就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搞清楚了这个,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对中国人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没有什么现象是不可解释的了。(热烈掌声)


为什么我觉得汪曾祺语言也就一般?看完网友回答深以为然!真相了

各位路过的朋友们,今天的话题超赞的,千万别错过啦!感谢大家花时间阅读,要是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关注一下,顺便留个评论呗。

小妹我先在这儿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事事顺心!

某乎有这样一个热点话题 ,为什么我觉得汪曾祺语言也就一般?

学外语学到后面就会发现真正厉害是不是会使用各种华丽的词语,复杂的语法的人,而是使用最简短,最平实词句表达出最精确的含义的人记得以前课外书有一篇汪老的捡烂纸的老头,语言算不得华丽,故事也不跌宕,但就是让我忍不住读一遍又一遍,那时就深刻的感受到汪老语言的魅力大道至简,我最近在看按时间顺序排的汪曾祺全集,在他大学时期发表的文章,辞藻堆砌,多有炫技,实在算不上好,有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反而在写了几百万字后,逐渐形成了隽永清新的风格,我最喜欢这一时期汪老的文章。看过他写的两版《鸡鸭名家》和《异禀》,年轻时候写的就显得啰嗦,晚年修改后就看着舒服多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真宰相家也。中学的时候看到这一首,真的脑子里就是一个人在偌大的院子里闲极生愁,老想些“落花人独立”的状态。晏殊这首诗就这两句好,又跟整首诗格调情致都不大一致,好的有些突兀。其他句子有呻吟造作的感觉(大晏写啥都难逃这个味道),但这两句 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是 大晏 自小的生活环境,人家写的自然,于无意处乃佳,读的人未免心生向往啊……汪老爷子有一篇写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用乞儿卖富的标准模板开了老大嘲讽。有不少人从这里抽出金农鄙视袁枚品味一段,说汪老爷子看不上袁枚。然而这两人审美趣味异常相似。汪袁之别在操守不在美学,汪曾祺的美学意识和随园老人一脉相承。“家常鱼肉说出花”这七字,是汪曾祺笔下金农骂袁枚,但也是汪曾祺对随园一派美学的继承。继承美学和鄙夷为人两不相干。

语言即是内容,这是汪曾祺先生的观点,也是他散文的特点,非常认同!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结构灵巧,语言平实生动,就像是国画里的白描,朴素简练却又神韵十足。私以为,这段文字之所以被我们喜欢和叹服,后面的粗话是痛快的突破口,但是前面两句神来之笔的描绘,才是这段话好的根源

“绿意葱茏的幽默感”这个形容和想象力很绝,我记得他写联大的女生喜欢买村民的小萝卜当零食,一边看书一边咔嚓咔嚓的啃水萝卜,很有意思感觉这句话是初高中生会比较喜欢用在作文里的好词好句,但不是汪先生的代表性语言,那种返璞归真的准确和灵性。摘《受戒》的最后部分写景: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噜噜噜飞远了。

当时江青对样板戏很重视,有次把他们叫去一句一句过。听到哪句不好,当场就要求改出来,简直像“庭对”。汪曾祺自己曾说过“这活,没点捷才还真干不了”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话“人走茶凉”,源自朱元亮辑注校正的明刊本《青楼韵语》,原句是:来的都是客,全凭钱一囊,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哇,我小学的时候在我小姨的高中阅读看过这个小说,依稀记得主角是个和尚,那个和尚叫什么庵,然后和尚还能娶老婆。后来实在找不见了,原来它叫受戒啊。

老人儿子汪朗回忆过说,父亲六十岁之前创造过很多新词,六十岁之后就没有了,以我浅显的理解就是阅尽千帆过后的返璞归真,包括沈从文,换个人写可能就是流水账这玩意深究不得。你以为写东西只有词汇优美,但其实还有句式的格律,文气的绵延,精准只是基本功,能用一个字描写,就不会用一个词。这里面水太深,我把握不住

其实我觉得这种文风反而是书面语口语化,也就是那种“老北京文化人儿”的说书唱戏劝人方的传统带来的,有底子的文人如此,吃过见过的有语言训练的人也市井化的白话,所以文风如此,而三教九流出来奔饭的江湖门子在语言形式上也如此[思考]前者比如茶馆,直到现在也是中国北方地方喜剧的程式核心,后者就是现在大家吐槽所谓“北京爷”的归源说汪曾祺一般的人,怎么说呢,不能说幼稚,只能说不知天高地厚。 真靠写文字为生的人就知道,汪曾祺的水平,就像淮扬菜里的“开水白菜”一样,看着简简单单,其实真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外表不华丽,内里都是精华

其实倒不是汪曾祺的语言一般,而是有的时候任何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比如遭遇突然的变故。有的时候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你的喜悦心情,比如天上掉馅饼,幸运砸到你的头上。正是人类有了语言,有了交流,才能形成社会,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有了语言,人类才有了传承,有了集体的记忆。用好我们的语言,一切都会更加的便利。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呢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读,祝看到这里的你天天开心,顺风顺水发大财,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百科网